江安县前置“五化联动”防线 心理服务助力命案防范

  
2023-06-02 15:03:55
     

自被列为“四川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县”以来,江安县按照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智能支撑、精准覆盖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全域化、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五化联动”模式,推进心理服务助力命案防范,探索出富有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江安模式”,受到省委政法委、省卫健委的高度肯定。

组织体系全域化

构建命案防范整体格局

通过搭建“三级平台”,横向拓展28个县级部门,纵向延伸县、镇、村(社区)组织框架。

建立功能完善的县级平台。建成占地1700㎡的江安县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构建集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医疗与康复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负责全县群众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构建“多心合一”镇级格局。整合镇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设立心理服务中心,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疏导、干预、转介等服务。

筑牢“前端预防”村社根基。依托村(社区)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强村级心理疏导室,安排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从业人员,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

服务队伍专业化

激活命案防范内生动力

通过把牢“三个关口”,夯实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基础。

严把人员“入口关”。成立江安县社会心理服务协会,组建县级50名、镇级100名、村(社区)1000名的“五十百千”心理疏导人才队伍和8个心理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心里咨询与辅导。

强化职业“培训关”。每年制定《心理疏导员培训工作计划》,建立新任、日常、强化“三梯队”培训体系,通过心理专家讲授、案件技能的讨论、实践演练等,不断提升协调沟通、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心理服务技能。

提升服务“素质关”。举办演练大比武,提升心理疏导实战能力,严防个人极端事件发生。开展“最美心理疏导员”等系列评选活动,增强心理从业队伍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

联动实战智能化

着力优化命案防范资源配置

以“三个心防”为抓手,做好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获取命案防范前瞻性线索进行预先处置。

建立“心防”预警平台。研发并试行集分析研判、网格管理、精准防控为一体的联动联调指挥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测评与辅助评估系统,实现群众心理信息收集、传递、分析智能化,做到快速预警、精确干预,减少因心理问题出现的极端事件,实现“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预防式”危机干预。

拓展“心防”服务模式。完善心理问题人员的数据上报、备份、监测、提取、一站式心理测试、快捷咨询、分级分类监管等全流程信息化服务,以两微一端、手机APP为载体,组建家长微“心”群、开设心理微课堂,为家长推送心理健康知识。

打造“心防”智慧品牌。开发“江安心理自评”小程序、开通“江安康复”公众号和“江安心语”热线,为群众提供线上自评、在线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实现问题第一时间收集、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心理疏导第一时间介入。

服务群众精准化

促进命案防范提质增效

聚焦“三类群体”,精准施策,破解服务供给与需求融合度不高的难题。

聚焦未成年群体。设立江安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江安县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服务。创新“双法治副校长”模式,将在校学生71个行为表现指标纳入日常考核,通过德育教育关联性平台,及时矫治学生不良行为。累计开展培训452场次、心理咨询7000余次、心理健康测评4万余人次。对排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增强未成年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聚焦家庭风险群体。针对有无邻里纠纷、是否单亲家庭等13类评估指标,开展家庭风险评估,落实包保、化解、稳控措施,定期走访、实时关注、跟踪问效,推动风险防控关口下沉。共收集具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157条,对家庭风险人员进行心理疏导76人次。

聚焦重点特殊群体。对五类重点服务人群和八类特殊服务人群分别建档管理,心理疏导员每月上门开展心理筛查、疏导、诊断,特殊人群排查发现率、监测预警率、个体干预率均达到90%以上。

健全命案防范新型框架

建立健全善治善用善管的“三项机制”,形成预防、发现、分析、干预的工作闭环。

筛查研判机制。发挥网格力量,对辖区内居民的社会情绪全面排查,分析研判。筛查有心理风险人员并准确识别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按心理问题“一般、中度、重度”划分“病情”动态化服务,开展心态红黄绿3色预测预警,预警后相关单位迅速联动应急处置。截止目前,已发布预警信息1000余条。

延伸服务机制。针对矛盾纠纷研判出的问题,整合心理咨询师、调解员、政策宣讲员等资源力量,综合开展情感疏导、法治辅导、政策引导3项服务,采取排心理问题、采心理需求、疏心理症结、送心理关爱的4步工作法,开展情感角色互换、心理危机干预。

考核评价机制。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平安建设同步推进,制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及考核方案,落实任务、责任、考核三张清单,定期进行评估督导、考核评优,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宜政宣)

编辑:夏修露   校对:王先静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