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警到第一书记

  
2019-12-25 09:53:27
     

今年,李荣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

陈南英 王滔 本报记者 谭别林

【人物小档】

李荣晟,男,土家族,1986年12月出生,2008年9月参加工作,201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达州市通川区法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

今年33岁的李荣晟,于2015年10月被选派为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两河村第一书记。入村4年来,他带着组织的重托,舍小家、顾大家,履职尽责,全身心扑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为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得到了村民广泛赞誉,多次被有关部门表彰为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得“通川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通川区优秀第一书记”“通川区优秀共产党员”“通川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通川区第三届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19年,李荣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

两河村是通川区梓桐镇10个行政村中的一个,全村463户、1376人,截至今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202人,其中低保户181户279人,五保户3户3人,全村耕地面积950亩,基本无平整土地,多是崎岖山地。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李荣晟与村里干部群众一道,向脱贫攻坚战役吹响了冲锋号。

整治软弱涣散源头除贫困

找准问题症结。多年前的两河村是基层组织建设“后进村”,村两委班子较为涣散,脱贫攻坚工作更是停滞不前。李荣晟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沟通,开诚布公、坦诚相对地把问题讲透讲明,把群众的想法、意见一一梳理,共同商议解决途径,并将村两委的想法与群众真诚沟通,把自己当成村委和群众间沟通的桥梁,既化解了矛盾,消除了成见,还征得了大多数群众的建议,顺利完成了该村两年脱贫规划。

创新学习模式。在党组织建设能力上,除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教育学习外,还建立了支部微信交流群,对党员进行积分制管理,从人民网、学习强国等网页和客户端上选取学习视频文件,在群上交流,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转变工作方法。

完善村内规章制度。对村规民约、制度规范等进行了梳理,重新制定了《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村党支部目标管理细则》《三会一课制度》《村务监督制度》等工作制度。

发挥堡垒作用对症除病根

解民忧、办实事。原来村两委干部不够团结,遇事推诿,各忙各的事,村里工作无法开展。为增强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李荣晟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细化分工,使村里每个项目都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参与。截至今年,他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充分利用“第一书记”的优势,共协调争取各项资金1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全村村道、组道、入户路、产业路硬化,引进业主发展柑桔种植、林下土鸡、规模化养猪等的长短结合产业;完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提升、农户“五改一整治”工作;改造升级村内电网,解决了村内电网老化问题;协助实施村道加宽、新修产业便道、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

增强党组织建设。两河村老党员较多,普遍有丰富的阅历,在村内威信较高,通过定期与老党员们沟通协调,让他们做村务工作建设的宣讲员,第一时间消除群众疑虑,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不懈努力,村两委赢得了党员、村民的信任,在脱贫攻坚“5+1+3”帮扶的基础上,建立党员“1+1”帮扶工作制度,使党组织与群众、贫困户联系经常化、制度化,增强普通党员战斗力。

开拓创新实干带领群众致富

转变发展思路。两河村土地面积较少,传统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李荣晟到村后,就想带领群众致富,发展致富产业。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到重庆北碚中国柑桔研究所、万源等地考察项目,让村两委班子成员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村两委按照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市场机制的原则,针对种植业风险低但收效慢、收益低,养殖业收效快、收益高但风险高,最终决定发展种植柑桔和生猪养殖两个项目。在其他贫困村还在观望、考察、等待资金时,他就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通过村委担保,流转土地150亩,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统一打包流转给业主打造以种植柑桔及养殖林下土鸡的新型农业示范园(帮扶单位命名为“法官林”),先期种植柑桔5000余株。通过招商引资,与“温氏集团”达成协议,2017年底建成高标准商品猪饲养场1座。通过项目实施,村集体每年固定收益6万元,为1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了工作,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

带头致富先行。发动有经济条件的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为贫困户找工作,对本村私营企业、进行土地流转的合作社和有经济条件的党员做思想工作,村委做好路、水、电等保障工作,企业用工要首选本村贫困户。现已为6名贫困户介绍工作,本村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基本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