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代练商户与代练“打手”起纠纷 法院判决:支付部分报酬

  
2024-12-19 10:05:58
     

但鑫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游戏代练是指在网络游戏中,以收费方式帮助其他玩家提升游戏角色等级、段位等的一种网络服务。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戏代练服务层出不穷,这一新兴服务可能存在何种法律风险?近日,邻水县法院审理了一起游戏代练“打手”诉代练工作室经营者合同纠纷,因无法证明合同约定的国标任务是否通过违规手段完成,且案涉账号价值并未因冻结受到实际损失,故认定合同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最终判决尹某支付部分合同报酬。
  
  尹某系某平台游戏代练商户经营者,今年7月,尹某在某平台接受了案涉游戏账号号主的代练订单,订单要求在该游戏账号中按期完成游戏段位的国标任务。尹某接单后找到代练“打手”向某,双方约定将报酬及押金转入担保账户,于8月1日前完成代练任务后即行支付。7月31日,向某完成代练任务,后该账号因“修改游戏代码或数据”遭高风险冻结7天,尹某以向某“开挂”为由不予支付合同报酬,向某遂以劳务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
  
  邻水县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原告向某提供的并非普通劳务,双方应为承揽关系;另由于原被告提交的证据仅能证明原告向某在游戏代练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但无法证明合同约定的国标任务是否通过违规手段完成,且案涉账号价值并未因冻结受到实际损失,故认定合同标的物存在质量瑕疵,最终判决尹某支付部分合同报酬。
  
  法官说法
  
  本案焦点主要在于代练合同的性质认定。原告向某认为代练行为系提供劳务,故要求被告尹某支付劳务报酬,但劳务关系强调提供劳务的过程,劳动者提供劳务后,用工者应当按约支付劳务报酬;而承揽关系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要求完成工作,强调的是承揽人完成工作并交付成果,承揽人通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且合同标的需经定作人验收合格,承揽人有权要求定作人按约支付合同价款。
  
  游戏代练虽不属于大众熟悉的专业技能,但本案合同标的为达成特定国标任务,并非通过一定游戏局数或延长游戏时长等普通代练行为就能完成,故本案代练合同应为承揽合同。
  
  尽管依法成立的代练合同能够获得法律保护,但代练本质属于违反游戏公司规定的行为,破坏游戏公平竞技性,可能造成不正当竞争。同时,代练交易安全性低,号主可能因账号隐私泄露、永久封禁等情况遭受财产损失,代练“打手”也可能遭遇号主或工作室“跑路”,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获得代练费,甚至可能因代练封号承担赔偿责任。因此,玩家应当遵守游戏规则,维护公平游戏环境。当前,新兴就业形式不断发展,代练并非稳定合法的就业形态,大家勿将代练当做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