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践行法治品牌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以优质法律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2024-10-23 14:30:5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工作,坚持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法治成华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谋划有序推进,该区以构建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探索创新了公共法律服务“432”工作模式,其中,通过法治品牌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大力营造了缘法而治、法盛人和的法治环境。
  
  成华区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面跻身四川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双先进行列。“社区法律之家”建设经验被写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并在全国推广;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所在的万年场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获评全省“枫桥式”司法所……当前,成华区公共法律服务已迈入全业务、全时空、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的新格局,为宜居宜业成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
  
  善解民忧
  
  “五化联动”公正高效断纠纷

  
  近年来,成华区发展迅速。快速高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成华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法调解是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要求,对此,成华区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调处综合机制,打造了“五化联动”人民调解品牌。
  
  “五化联动”,即调解资源“集成化”、服务端口“扁平化”、案调配对“精准化”、团队培育“专业化”、云端驱动“智慧化”。当前,在“五化联动”作用下,该区人民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此项改革经验被司法部推广。
  
  实施过程中,对全区1128名调解员分类登记、统一入库、列表管理,并将达标的115个调解组织纳入全区信息库,实现全区调解组织入库全覆盖。同时,统筹建立区—街两级调解指挥中心,凡是进入人民调解指挥中心的案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分派、统一协调、统一督办。
  
  案件调解实施“闭环式”运转,建立了移送办理、集中登记、协同快处、定期会商、办结回访5项制度机制,从而做到调解“闻风而动”“一秒响应”,实现工作平台互联互通、并轨运行。
  
  工作中,该区构建了“分层响应”解纷矩阵,探索实施了“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出门巡诊、随手调”,简单纠纷通过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在楼栋、院落,随时随地化解矛盾纠纷;“坐堂接诊、及时调”,一般纠纷通过社区调委会、律师、心理咨询师、警官、法官、五老乡贤等多方调解力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专业问诊、呼叫调”,复杂纠纷通过街道呼叫、部门报到,合力将矛盾化解在街道;“多方会诊、综合调”,疑难纠纷通过区领导召集专家、学者、金牌调解员、特邀律师等综合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区内。
  
  另外,注重团队培育“专业化”,在专业性较强的征地拆迁、医疗纠纷、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物业管理等领域,选聘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院校专家、工程师、技术员等调解专家,组建公调、医调、交调、物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让专业的人调专业的案,同时,创建全区统一人民调解员信息承载库,推行动态化入库、登记制管理和末位退出“三项制度”,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使得每一起案件尽可能实现高效解纷。
  
  服务民生
  
  提升法律援助专业化促和谐

  
  维护公平正义,让每一个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是公共法律服务存在的基本和意义。近年来,成华区以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工作机制为抓手,坚持“应援尽援”的原则,将涉及困难群众的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解决了民生问题,从而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我每天都在公司上班,一个月30天都不能休息,公司社保也没买……”家住成华区的张某在某公司工作的两年间,一直没签订劳动合同,且全年无休,还没有购买社保,可谓身心疲惫。张某为维护自身权益,决定起诉公司,但因为经济困难,请不起律师。成华区法律援助中心在接到张某的申请后,立即指派了援助律师。援助律师迅速开展工作,充分了解案情,收集“全年无休”的证据,找到张某与用人单位负责人之间的微信聊天对话。最终,法院一审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张某经济补偿5万元。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者。近年来,以法律援助帮助劳动者的案例还有很多。今年,成华区办理了一起涉及上百名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援助案件,该案件的妥善解决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助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让每一名劳动者有尊严地维权。
  
  为让农民工法律援助更便捷、更专业,成华区对涉及农民工讨薪的法律援助申请,实行优先受理、快速承办、先援后审,确保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引进了四川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公益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律师事务所——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暨“四川·成都·成华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入驻长天路社区法律之家,开通农民工法律援助微信和农民工维权咨询热线,进一步完善了该区农民工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此外,为进一步实现精准对接,法律援助咨询服务也延伸到公调对接中,专业律所团队在入驻派出所积极宣传法律援助相关政策,引导困难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方便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提高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的可及性,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智慧宣教
  
  普法从“家门口”带到“口袋里”

  
  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基本形式,普法宣传最直接、最广泛地面对大众。近年来,成华区以普法为载体,着力打造“家门口”法律服务,推出了“法治之光耀成华”“百名律师进万家 法律服务在身边”等法治惠民项目,锣鼓喧天、精彩纷呈,宪法、民法典、防邪反诈、禁毒防艾……一场场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活动走进全区各个社区,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
  
  随着大众对民生法律服务、法律资源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契合新时代资讯上网、即时共享的大潮,让法治宣传适应发展新趋势,成都市司法局联合成华区司法局创新打造了全国首个“云学法 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支撑,以成都广播电台《998法治大讲堂》有声案例为核心内容,动态物联法律机器人、天猫精灵、定向音箱、音频柱等科技设备,云端链接专家讲法、以案说法、直播释法、掌上学法、指尖问法等多元功能,点一点、扫一扫、喊一喊、听一听、寄一寄、拨一拨“六个一”的体验模式主动学法,最大程度拓宽了普法受众面。该平台构建的“资源+服务”体系,以法治宣传和信息技术双线融合为支撑,实施普法、释法、用法三措共举,云端整合各类普法资源,有力提升了普法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让“闲时云端学法、急时指尖问法”逐步成为市民法治生活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