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司法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让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掷地有声

  
2024-10-23 14:27:29
     

杨勤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我去年因为没有拿到工钱到村上咨询法律顾问,在他的帮助下,我申请了法律援助,最终把老板欠我的2万元工资要回来了。”“我上次打‘12348’热线电话,律师也是给我解答了好多问题哦。”“司法局整的这个‘成都司法通’好好用哦,打开就能看到村上的法律顾问,还有律师电话,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和公证,简直太方便了。”……近日,邛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门口,几名群众正在讨论自己感受到的公共法律服务。
  
  近年来,邛崃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标,充分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加快打造成都西部区域中心提供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因为工作扎实有效,邛崃市获评四川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邛崃市2023年法律服务满意度测评位列全成都市第二,以纠纷调处化解为代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靳磊等专家和领导的调研肯定。今年4月,邛崃市司法局促进法治科科长汪娇作为成都市区县司法行政机关唯一代表,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受到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让每一次服务都掷地有声,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邛崃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张毅如是说。
  
  “村官崃说法”让法律贴近群众
  
  “各位村民朋友大家好,我是华山村的驻村选调生张一琼,最近有村民朋友问我……”近日,“村官崃说法”普法团队成员张一琼正在录制新一期的普法视频。
  
  2023年以来,邛崃市司法局依托拥有60万粉丝的“法治邛崃”新媒体普法矩阵,在县域层面组建了全国首个以驻村选调生“村官”为主体的普法团队,开辟“村官崃说法”系列普法栏目。
  
  邛崃市“村官崃说法”团队成员全部来自邛崃市不同村(社区)的95后驻村选调生,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案例解读等方式,在互联网平台发光发热。截至目前,该团队自主策划拍摄普法短视频39期,全网浏览量超200万人次,开展普法活动“线上+线下”覆盖群众5.5万余人次,实现普法内容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法治邛崃”抖音账号多次入围全国、四川省司法行政榜单TOP10,“法治邛崃”微信公众号多次进入“四川司法行政系统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TOP10)”,相关工作做法被司法部“八五”普法简报刊载推广。
  
  “离开校园,深入基层,驻村工作让我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法治邛崃’‘村官崃说法’更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规避常见法律风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多年学法的价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一琼说。
  
  九旬老人赡养难 法律援助护晚年
  
  “我已经90岁了,年轻时与老伴含辛茹苦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现在我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两个儿子却对我不闻不问,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近日,在接到九旬高龄的李某某求助后,邛崃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和援助律师驱车赶往30公里外的南宝山镇,找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某某。
  
  了解到案件详细情况后,援助律师为其写好了起诉状等材料,并在当天交至邛崃市法院。案件材料虽已交至法院,但援助律师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考虑到李某某更愿意随小儿子生活,而李某某的小儿子也有照顾、护理李某某的意愿,但因家庭财产分割的问题,其对母亲跟随其生活并不甘愿,为了能让李某某的家庭纠纷问题彻底得到解决,也让李某某的赡养问题无后顾之忧,援助律师当即向李某某大儿子所在村的“法律明白人”联系。通过“法律明白人”和援助律师共同释法说理,李某某一家对家庭财产作出合理分配,李某某的赡养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近年来,邛崃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实行优先受理、容缺受理、优先指派,有效节省当事人时间成本。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机制,做好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三阶段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工作,及时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仅今年以来,邛崃市法律援助中心累计接待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0余件,其中,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03件,挽回经济损失220余万元。
  
  调解公证齐发力 解决纠纷高效率
  
  “没想到公证还有这个作用。”经历了漫长的离婚拉锯战,终于从公证处领到前夫支付的离婚款项的张某如是说。
  
  原来,家住邛崃市的张某与刘某因感情破裂面临离婚,但双方对婚后财产分割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刘某找到邛崃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申请调解。经调解,双方对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但双方对“付钱后再领证”还是“领证后再付钱”的问题各执己见、僵持不下。邛崃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立即联系邛崃市公证处。在了解清楚公证提存程序、手续及费用后,邛崃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对接公证处为双方办理了公证,将协商款项提存至邛崃市公证处,张某凭双方离婚证顺利领取了该款项。
  
  “纠纷发生之后,总会面临当事双方信任崩塌的问题,单一的调解方式往往不能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但通过与公证、司法确认、法律援助等渠道的互联互通、综合运用,解决起问题来往往事半功倍。”邛崃市司法局促进法治科科长汪娇说。
  
  近年来,邛崃市司法局建立了以市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14个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中坚、189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抓手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畅通纠纷案件移送接收和分流化解渠道,推行“三三调解”制度,通过“三项机制、三级调解、三项行动”,及时将矛盾纠纷“处早处小”。近三年,邛崃市司法局通过解纷资源的综合运用,成功调处案件6200余件,其中,疑难案件610件,同比增长约67%;重大案件389件,同比增长约96%,取得了良好效果。
  
  提升服务能级 满足群众新需求
  
  “我们邛崃也有涉外公证服务了,终于不用再跑很远去办了。”今年6月的一天,在邛崃市公证大厅办完公证手续的陈丙激动地对公证员说。
  
  今年4月,陈丙因其父亲去世后遗留的一处房产需要办理继承手续来到邛崃市公证处咨询,因其兄长陈乙已于十多年前加入外国国籍,该公证属于涉外公证。
  
  涉外公证中的涉外继承较之国内继承手续要复杂得多,程序要求也更加严肃和严格。为了让陈丙能一次将公证手续办好,公证员赵刚整理了一份“继承所需材料清单”发给陈丙。为便于及时沟通交流,赵刚当即建了一个微信群,将陈丙和陈乙一起拉进微信群,对他们需要咨询和指导的问题予以一一解惑。经过赵刚的耐心指导,陈丙将所需材料备齐后,与其母亲、姐姐、哥哥一起前往邛崃市公证处顺利办理了正式的继承权公证手续。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邛崃市公证处建成省级规范化公证处,取得涉外公证资质,并强化与成都市司法鉴定协会合作,设立了成都市郊区新城首个司法鉴定多功能办公室,辐射邛崃、新津、蒲江、大邑等区(市、县),为群众提供现场鉴定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司法鉴定案件30余件,公证案件3200余件,其中,涉外公证150余件。
  
  “下一步,邛崃市司法局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以高质量法律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邛崃市司法局局长王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