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淮州新城、天府水城、食用菌产业园是金堂县的“三大产业园区”,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当地公共法律服务正在金堂县司法局的推动下大步迈进……
历经“法治护航项目攻坚”三年多的洗礼,金堂县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县级中心-产业功能区-产业园“三级”营商环境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网络,帮助企业纾困,持续提供全周期法治保障服务,为高质量建设“成东中心、公园水城”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
靠前服务排查风险显担当
结合“三大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现实需求,近年来,金堂县司法局相继成立了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势,派驻三大法律服务专班,切实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淮州新城是金堂县的核心产业园区,淮州新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第一个挂牌成立,聚焦保障用地、项目谈判、项目落地、企业良性发展四个环节,靠前为企业提供公证办理、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律师服务、行政复议、合同审查等公共法律服务。
工作中,金堂县司法局持续整合普法专家团、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专业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动,为“三大产业园区”企业提供免费公共法律服务。尤其是今年以来,办理了项目规划调整、项目竣工验收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规划变更等多项涉企保全证据公证。
在浩旺产业园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这里定期组建专业律师团队进园区开展免费“法治体检”,定制个性化“法治体检报告书”,去年以来,共开展法治体检9场,服务民营企业200余家,出具法治体检报告书20余份。
同时,金堂县司法局还以县律师行业党委牵头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小分队,发挥党员律师社会责任感,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2023年至今,共开展“法治体检”14场,服务企业200余家;通过“成都司法通”微信小程序、App 提供服务 6947 次,通过“12348”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服务10872次。
建立企业矛盾纠纷信息库
化解企业矛盾纠纷是公共法律服务事业的风向标。近年来,金堂县坚持深入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摸排,通过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将涉企矛盾纠纷进行及时分级化解。
今年年初,金堂县淮口镇发生了两起总计金额超过千万元的工程款纠纷。10年前,段某某、伍某某与某地产公司签订了两份《工程承包合同》,待工程完工并验收后,该地产公司因经济原因无法兑现拖欠的工程款1630余万元。为尽快平息纠纷,稳定社会环境,金堂县司法局淮口司法所及时召集双方并分批调解。调解中,工作人员让两起案件当事双方各自阐述关于工程款数额的意见和理由,随后为他们讲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了调解方案,通过司法所积极协调、沟通,双方最终就剩余工程款支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约定了工程款的付清期限。
这两起矛盾的化解是金堂县化解涉企纠纷的一个缩影。该县依托三大产业功能区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了公共法律服务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势,派驻的三大法律服务专班切实为园区企业化解了多起纠纷。
当前,金堂县已经建立企业矛盾纠纷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指导企业在内部建立矛盾纠纷预防机制,对于简易矛盾纠纷,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就地调处,快速化解;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攻坚。
涉企法律服务“零距离”
前不久,金堂县结合“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在浩旺产业园开展了一场“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围绕前期收集到的33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法困难和问题,普法讲师从《中小企业促进法》《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方面开展法治讲座,并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
这样的“零距离”涉企法律服务已经成为金堂县的一张闪亮“名片”。在金堂县,尤其是普法讲师团的建立,实现了点单式普法宣传,围绕企业法律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系列法律服务。“进企业前,我们会开展需求调研,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员工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面临的法律问题,为开展普法宣传收集素材、做好铺垫。”普法讲师团成员蒋风云说。
另外,金堂县司法局在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民营企业法律咨询窗口,开通“12348”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由专职律师坐镇解答。同时,开辟涉企公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预约服务,实行优先受理;最大程度简化企业办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限,实现涉企公证“最多跑一次”。
“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金堂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法律服务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园区,通过‘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解困’的沟通互动,切实回应企业多层次的法律需求,积极助力推动全县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