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法典草案

  
2020-05-20 09:16:13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在即,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呼之欲出,中国民法制度将迎来民法典时代。编纂民法典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立法任务,这部被喻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私权保障和社会责任实现,备受瞩目。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7编加附则、84章、1260个条文……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终于“合体”。这是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字数达到106600,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本报今日起聚焦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看草案如何解决民事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回应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如何更好地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物权编草案:更好保护你我财产权利

  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物权编草案是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从现行物权法修改而来的物权编草案,有助于强化保护公民财产权利,让有恒产者更有恒心。

从物权法到物权编草案

  物权制度是产权保护的基石,物权法律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现行物权法于2007年实施,物权法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在明晰权利归属、实现物权平等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8月,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与其他分编草案一并,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示,草案在物权法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后,物权编草案进一步完善。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草案在强化业主权利保护、增加居住权规定、完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规则等多方面作出完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并不需要对物权法进行脱胎换骨式修改,而应该在保持物权法的基本制度与基本规则不变的情况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说。

  专家普遍认为,物权编草案总体上是对现行物权法的延续和升级。这样的立法方式也有利于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减少争议,提升立法质效。

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问题

  如何破解小区业主维权难?居住权制度如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怎么办?……这些热点问题,物权编草案均作出了回应。

  在建筑物业主权利保护方面,草案强化了业主对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权利,降低业主作出决议的门槛,明确共有部分产生的收益属于业主共有。此外,草案还规定政府、居委会应对设立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给予指导协助,推动解决业委会成立难的问题;完善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的表决程序,有利于让资金不再“沉睡”。“对于一些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等引发的纠纷,草案赋予了相关部门一定义务去积极履行职责,对小区常见纠纷指明了解决途径,为解决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说。

  作为物权编草案的一大亮点,草案在用益物权部分专章规定居住权,明确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沈春耀表示,这一制度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续期问题,物权编草案作出原则性规定,回应社会关切;对于承包地“三权分置”问题,草案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

  不少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表示,草案较好回应了广大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

让公民财产得到更好保护

  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严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广集民意、凝聚民智,让草案更接地气、具实效。

  例如,对于业主权利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田红旗提出,关于紧急情况下申请使用公共维修资金的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赋予相关业主申请权利。对于居住权制度,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谭琳建议在草案中增加规定,属于夫妻一方个人所有的房屋是夫妻唯一住所的,双方有共同使用居住的权利,离婚后所有权人不得随意处分……

  专家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后,草案已日渐成熟,但仍有提升空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对民法典物权编草案进一步补充完善,筑牢现代产权保护制度的坚实基础,让你我财产权利得到更有力保护。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建更具时代性的合同制度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如何充分尊重和发扬契约精神,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保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

  民法典合同编是合同领域的基本法,而合同是民事、商事活动领域中基本的法律行为形式。民法典合同编草案正在为这些新需求、新方式提供明确的法律规制。

与时俱进展现时代性包容性

  网购时,买卖双方的在线约定;买房时,买房人与卖房人的预约购房;小区管理中,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相处……近年来,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合同约定”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在现行合同法基础上的修改超过300条,其中涉及规定内容实质性新增、修改超过150条。

  例如,草案完善了电子合同的订立规则,增加了电子合同的履行规则;草案新增物业服务合同,其中涉及业主知情权、共有部分收益情况报告、规范业主的单方解除权等内容;新增预约合同,满足对预约购房之类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制等……

  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务专家顾佳认为,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包容性。在合同领域为公民提供一部法典化的、完善稳定的基本法,全面规定民商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为权利遭到侵害时提供完善的保护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国家整体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严格规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合同编草案作出了明确规制,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权益。

  如“霸座”、强夺方向盘、拒不配合安检等破坏公共交通正常运营秩序,甚至可能危害乘客生命安全的行为,草案在客运合同部分,明确了承运人应当严格履行安全运输义务,及时告知旅客安全运输应当注意的事项。旅客对承运人为安全运输所作的合理安排应当积极协助和配合。

  为解决民间借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民间高息借贷等,合同编草案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还有,如对电、水、气、热力供应人以及公共承运人对社会公众的强制缔约义务,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加大对弱势合同当事人一方的保护等……

  专家认为,此次民法典草案充分考虑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从法律角度进行规制,更好保护广大公民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为新兴业态提供机遇

  保理业务是近年来兴起的金融服务,企业可以将自己应收账款等转让给提供保理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此次民法典合同编草案新增专章规定保理合同,助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保理合同写入民法典合同编草案能够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市场资金参与保理业务,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一个长效的解决途径,有助于改变企业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

  专家认为,成文法国家的民法典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长的稳定性。民法典合同编草案能从发展角度作出相应法律规制,为一些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