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知名网站就“如何看待接收将满6周岁儿童入小学”一事进行调查,在8.64万名参与人中,选“赞同”的占73.9%,选“质疑”的占20.1%,选“不好说”的占6.0%。“一刀切”的做法好还是不好?是否公平?网友们对此意见各异。
今日快评
江德斌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小学入学截止日期为8月31日,凡是在这个日期之后出生的孩子,就不能入学,必须等到下一学年。如此一来,就造成部分孩子即便只差几天,也要等到下一年才能入学。此种“一刀切”的做法,看似对临近日期的孩子不公平,让他们被迫等一年,但确保了信息透明,排除了人为操作的空间,却是相对公平的方案。
不妨设想下,如果将入学年龄放宽,那么多少才合适?十天、一个月还是三个月、半年?假如放宽到三个月,那三个月零一天怎么办,不也只差一天吗,为何不能入学?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学校稀缺,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感,“起跑线”思维挥之不去,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点上学、早点工作、早点结婚,晚一年就耽误很多事,甚至会错过机会,入学年龄就成为了一道坎。这种观念看似合理,其实缺乏足够的关联性。
事实上,孩子入学年龄定在6周岁,本身符合大多数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不足龄的孩子,接受教育时容易出现滞后、跟不上的情况。当然了,不排除有部分孩子身心发育较快,能够跟上学习,家长也想早点让孩子接受教育,似乎可以为其放开尺度。不过,这么一来,要针对这些孩子单独做测试,就有了弹性空间,难免会留下可乘之机。可见,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制度不完善的社会环境下,入学年龄“一刀切”乃是次优选择。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极少数“天才儿童”外,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人,未来也会过普通的生活,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样超凡脱俗。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讲,早一年上学,还是晚一年上学,最终结果的差异并不大。家长与其争着“抢跑”,倒不如打破幻想、尊重事实,理性看待入学年龄,将心放宽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