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不可有官气

  
2017-04-27 09:43:25
     

  张璁

  在近期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里,剧中人物丁义珍“别出心裁”设计出的蹲式窗口让人站也站不得,坐也坐不得,这种几乎逼得人“跪着办事”的窗口,果不其然犯了众怒。然而这只是艺术的夸张吗?未尽然。剧集播出后,很快就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活生生的翻版:有的在政府机关,有的在医疗单位,有的则在交通枢纽,但无一例外都是群众办事需求巨大的公共服务场所。

  便民窗口不方便,极个别甚至还要刁难人,这不得不让人追问:为什么以“便民”为初衷开设的窗口,却总被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做到了反面?

  笔者曾到过一个基层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那里窗明几净、宽敞亮堂,自助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所有窗口一律开放式办公。但从该院领导口中得知,过去这里却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小心机”:立案窗口被设计得比正常更高一些,让人必须“踮着脚尖”才能递上材料。当初的考虑就是“防群众闹事”。可现在为什么又改了呢?法院的回答是:观念变了。为群众办好事,群众还闹什么事?又有什么可防的?

  其实,便民窗口更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公共服务提供者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对于手中只有榔头的人,看到的所有问题都是钉子。但如果认识到所谓的“官”起初不过是从群众中来,走出大门也不过一介布衣百姓,又哪来那么多的官民之分?

  再回到办事窗口上来,围栏建还是不建,这不是个装修问题,而是与群众的距离问题;柜台高一点还是低一点,这不是个设计的问题,而是干群间的平等问题;把繁琐推给群众还是留给自己,这不是个程序问题,而是有没有服务意识的问题。

  窗口看似不大,便民看似不难,可里面却能做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