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做实“三篇文章”共绘人民调解新“枫”景

  
2024-10-31 13:11:40
     

  近年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塔水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做深做实人民调解业务指导工作,助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2024年,共指导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案件660件,调解成功468件,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司法所共同进行品牌孵化培育,指导当地成功打造了“法律帮帮团”“富乐人家”等一批调解“金名片”,塔水法庭获得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等多项荣誉称号,庭长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做实“源头预防”文章,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线
  
  建立矛盾提前排查化解机制。辖区内共设立3个“驻村法官”工作室、8个巡回审判点,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定期驻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纠纷调解指导等工作。2024年,“驻村法官”通过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收集意见建议12条,提出指导意见5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40余件。相关工作经验做法编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四川篇章》。创新民族特色矛盾化解机制。在回族聚居社区打造“石榴籽”调解品牌——“铁永托”民族调解室,由法庭法官给予专业指导,民族调解员用“汉回”双语参与诉前案件调解,将法律适用与民族习俗有机结合,推动民族法治共建,辖区无一涉回民纠纷成讼。云塔社区被四川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考核机制。主动融入党政主导的社会基层治理体系,2024年8月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工作对乡镇逗硬考核,全面整合塔水辖区非诉解纷力量,压实乡镇、村社基层治理单位矛盾预防化解责任。
  
  做实“实质化解”文章,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打通诉讼服务前沿阵地。在乡镇综治中心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点,由法庭法官、司法所及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轮流坐班,今年接待诉讼服务咨询238人次,联合化解纠纷82件,化解成功率达100%。畅通“司法确认”快速通道。探索推进“庭所对接”机制,针对“两所一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解纷主体调处成功的案件,积极引导纠纷当事人签订书面调解协议,并由法庭派员现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协议执行力,确保纠纷实质化解。助力人民调解员能力提升。加强培训指导,由法庭法官、法官助理定期为调解员提供系统、全面、专业的培训,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民调解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助力纠纷实质性化解。
  
  做实“协调联动”文章,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络
  
  组建基层治理单位共建共治网络。整合行业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在法庭构建“法庭+两所+综治部门+人民调解”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邀请本地司法联络员、兼职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等入驻法庭,聘请1名专职调解员常驻法庭,协助法官在诉前和诉中开展调解工作,2024年,协助法官成功调撤案件276件。深化群众自治组织横向联系网络。建立“人民法庭+村委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乡村干部”联系机制,创新“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庭”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提高纠纷化解质效。完善纠纷在线分流化解网络。全面升级改造法庭软硬件设施,深度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多元调解APP、云法庭等智慧诉服平台,实现纠纷在线分流化解。今年以来塔水辖区已完成在线调解263件。
  
  (卢佳佳、巫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