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一律”下基层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1-04-27 14:54:02
     

  本报讯(李敏 记者 杨棕贤)“三官一律”,即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2020年4月7日,雅安市石棉县委书记罗刚在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在全县开展‘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打牢依法治理基层基础”。为贯彻落实会议决策部署,石棉县探索制定《“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方案》,并于2020年6月15日以石棉县委依法治县办名义印发实施。活动依托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立“三官一律”工作室61个,选拔“三官一律”58人,组建4个专项小组,每个小组联系3个乡镇(街道)及下辖村(社区),实现“三官一律”进村(社区)全覆盖。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全面贯彻落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决策部署,牢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石棉县司法局持续深化“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积极组织“三官一律”深入所辖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司法力量。
  
  突出重点,强化宣传,普法工作沁润人心
  
  一是强化队伍和阵地建设,落实精准深度普法。依托61个“三官一律”工作室、4支普法专业队伍,吸收社会各方资源,不断壮大普法志愿队伍,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广大群众法律需求,采取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统一大型活动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0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二是突出宣传实效,深入开展“法律七进”。结合“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辅警”工作,在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系列法治宣传活动,结合宪法、民法典宣传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史教育学习等内容,组织“三官一律”深入企业、机关、单位、学校、寺庙等全覆盖开展宣传、培训,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1069名。三是创新普法模式,凸显网络微服务功能。实施“互联网+普法宣传”新模式,利用融媒体APP、政法系统官微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普法小课堂”,开设“法官说法”“扫黑除恶进行时”系列法治栏目,提升智慧普法效能。制作专题节目10余期,推送普法动态100余期。
  
  聚焦难点,强化排查,调解工作深入人心
  
  一是走访调研,广泛搜集社情民意。结合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分批分层次组织“三官一律”采取驻点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悉心体察社情民意,正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直接掌握第一手情况。共搜集到群众反映的涉及社会治安和民生方面问题20余个。二是主动出击,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聚焦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换届选举中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组织“三官一律”会同司法助理员、网格员、红袖标等基层政法力量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300余次,灵活采取随手调解、流动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重点化解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政策落地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纠纷60余起,对“急、大、难”矛盾进行分析研判13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防止社会矛盾交织叠加、激化升级。
  
  疏通堵点,强化服务,法律帮助安定人心
  
  一是“点单式”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山林土地确权、小区物业等十大主题,精心编制法律服务“菜单”,并以“一月一主题”形式印发至各相关部门和群众,让群众来点单。“三官一律”重点围绕农村招商引资、产业经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法律服务,积极对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企业等进行“法治体检”,为融资引资、合同签订、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强法律风险评估,提出意见建议,切实为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当好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目前,围绕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拆迁安置等提供针对性法律服务20余次。二是盘活“僵尸企业”,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和服务职能,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组织开展走访调研,列出问题清单,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征求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开展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实现立案、缴费、提交材料、庭审等全部诉讼流程都可在网上完成,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落实检察官研判调度制度,对涉企重点案件、复杂案件进行重点研判分析。深化走访帮扶企业活动,建立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机制,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帮扶。围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等主题,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宣传活动,针对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法治体检”服务。目前,组织开展“法治体检”20余次,查摆法律风险点30余个,出具法律意见建议20余条。
  
  消除痛点,强化维权,法律援助温暖人心
  
  一是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领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流转、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工伤赔偿、提供劳务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因使用假冒伪劣生产资料请求损害赔偿、农业种植(养殖)户因环境污染遭受生产经营损失请求赔偿等领域的法律援助力度,使法律援助覆盖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二是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免予审查经济状况;对持有残疾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农村低保领取证等证件的,一律给予法律援助;对符合条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电话预约法律援助上门服务。目前,已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87人次,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件,解答法律咨询93件、123人次。三是建立“援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矛盾纠纷实行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相结合调处方式,实现双向分流,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效率。完善矛盾纠纷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加强基层调研,准确把握矛盾纠纷反映的民情信息、社会矛盾热点和焦点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目前,采取“援调”模式化解纠纷1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