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化”机制 突破执行瓶颈

  
2019-10-30 09:34:53
     


青羊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黄柯正在介绍执行指挥中心


  执行局法官许云健在“夏日雷霆”行动中成功扣押被执行人车辆


执行局法官许云健正在办理车辆扣押手续
 

本报记者 王一多 文/图

随着天气的转凉,成都市青羊区法院的金融案件夏日雷霆活动也顺利收官,活动的复盘总结让青羊法院人在充满凉意的秋日里热血沸腾。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行动,青羊区法院共执结1179起案件,执行到位1.44亿元,其中挂网拍卖48件,拍卖成交47件,成交金额8873.67万元。“每一个数字都不是键盘凭空敲出来的,是我们院的执行干警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干出来的。”青羊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黄柯说道。

2016年以来,为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青羊区法院不断寻求提高质效的工作模式,打造出一个个工作亮点。在这次专项行动中,记者注意到,该院的执行指挥中心已开始实体运行。青羊区法院以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为载体,围绕执行服务集约化、执行模式标准化、执行管理精细化“三化再造”,努力构建提升执行供给能力长效机制。今年4月执行指挥中心正式运行以来,全院在收案数上升27%的情况下,结案数、结案率均大幅提高,旧存案件量、未结案件量显著下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统计,今年1至8月,全院新收案件8842件、执结案件7735件、执结率71.04%,同比分别上升12.57%、102.27%、26.7%。

构建大中心、小团队、微单元

创新执行服务集约化再造

其实,早在2016年,青羊区法院就设立了执行指挥中心。那时中心是一个四级联通的视频会议室,最高法可直接连线基层法院,载入的人民法院执行指挥管理平台是文件上传下达的通道。“这仅仅是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黄柯介绍,过去两年,执行指挥中心的管理平台以两个月出现一个新模块的速度在飞速地完善,不断推动执行办案模式的转变。

如何尽可能的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的潜力?今年3月,青羊区法院按照上级法院关于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要求,出台执行指挥中心成立文件,制定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方案,升级执行“大中心”,实现事务资源全方位整合。

首先,青羊区法院在机构设置上打破执行局“两庭一室”架构,在执行指挥中心下设执行事务办理组、执行协调监督组、简易案件办理组、执行保全办理组四个专项小组,打造集事务办理、信息交换、繁简分流、指挥调度、决策分析等为一体的执行职能“大中心”。“这一举措彻底转变了我们院的执行案件办理模式。”黄柯说,过去的办案模式是一人一案一包到底,就是一个执行法官对一个案子从立案、执行准备、财产查控、财产处置、其他执行措施、结案全流程负责;现在,法院实行执行事务分段办理新模式,通过集中规划和科学调配,整合执行通知、网络查控、网拍辅助、失信惩戒等10项事务性工作,统一移至指挥中心集中办理,并通过实施团队与指挥中心之间指令、信息互换,减轻实施团队办案压力,使其专注执行和解、财产处置、案款分配等核心事务。

这个分段集约模式效果如何?据了解,自今年4月实行执行事务分段办理模式以来,指挥中心完成集中送达执行通知书4649件、发布限制消费5876件、发起网络查控5329件,查控平均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

在集约化的基础上,青羊区法院充分利用市场化和社会化资源,积极探索与拍卖机构、公证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将部分非专业的执行辅助事务和综合事务外包。今年4月以来,公证机构参与各项辅助事务5029件;法院推出执行悬赏机制,发布悬赏令27条,成功扣押车辆13辆;充分利用网络询价机制,提高资产处置成交率,挂网拍卖289件、成交215件、成交额3.97亿元、溢价率41.52%,同比增加138件、144件、1.98亿元和16.19%。

探索分繁简、多联动、强指挥

创新执行办案标准化再造

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建立在执行指挥中心数据监管下的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同样是今年3月,青羊区法院根据省法院指导意见,综合考虑该院金融执行案件数量大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了案件繁简分流的实施细则,对案件分案标准、分流时限、办案期限等事项加以明确细化。

这一机制如何实现?据介绍,在青羊区法院,执行案件被分为简易案件和普通案件两种,将经过三次漏斗式分流。首先,凡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指挥中心按照“类型化筛选”进行初次分流。例如,体量大、拟终结的金融执行类案件确定为简易案件,加快金融类案处置效率。运行以来,金融执行案件执结率同比上升20.34%。对无法确定案件性质的,按照集中财产查控情况,“精细化过滤”至相应的执行团队实现第二次分流。最后根据现场调查、当事人线索,在规定时限内对繁简案件进行“个性化调整”,完成第三次分流。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该院共新收简易执行案件2696件,约占同期执行新收总数的60%。而简案组承办人是普案组的三分之一,真正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

繁简分流的同时,青羊区法院还强化上下内外联动办案模式。在院内立审执联动,一方面严把立案审查关,对申请人涉机构的执行案件,引导当事人前端完善被执行人抵押、保全等财产信息;另一方面加强与审判中端沟通,对法律文书中执行内容不明确的,运用函询等方式及时明确。执行指挥中心成立带来的另一改变是畅通法院之间的协作联动。依托指挥中心管理平台,可实现委托法院和受托法院快速反应和及时反应。4月运行以来,青羊区法院集中发送委托执行请求3187件,接受其他法院委托事项746件。

执行指挥中心中“指挥”二字就表明强化动态高效指挥办案模式势在必行。青羊区法院依托四川智慧执行系统,以Gis平台为基础,通过执法记录仪、4G单兵装备与执行指挥系统联接,保证执行过程实时互通,实现执行案件统一调度,对多现场远程指挥。今年4月运行以来,青羊区法院就执行了一起某银行与5家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同时对成都和沈阳的执行现场进行远程指挥,成功保全查封房屋100余套。数据显示,该院使用Gis平台办理执行案件400余件,连线指挥45次,完成调查取证343件。

坚持层级化、闭环式、规范化

创新执行管理精细化再造

青羊区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之余思考如何让每个案件办实办铁,集约化、标准化之上执行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首先在构建审批权限的层级化管理上下功夫。青羊区法院组建了与繁简分流相匹配的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新型执行办案团队,按照员额法官、执行员、辅助人员1:3:3(简案团队)或1:1:2.5(普案团队)的比例实行团队化管理。由员额法官负责签发本人及其团队内案件的查封、冻结等日常执行法律文书;对案件涉及拘留、罚款、评估、拍卖等关键节点或者涉众、信访等重点案件,由员额法官报请院庭领导提级审批。

从以前的一案到底到现在的专人专事分段集约式办理,青羊区法院更注重案件办理效率和办案质量的监管,构建了办案流程闭合式管理。执行指挥中心设质监员一名,每日提取各承办人员的结案数、结案率、结案平均用时等指标,报送院庭领导研判掌握,有的放矢督促办理,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31天。依托指挥中心,该院对超期事务进行及时预警和督办,4月运行以来,办理督办案件103件,办结率100%,执行案件关键节点平均超期数由去年同期的0.98减少为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