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援人在“津”字招牌下找到希望 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百日全景扫描

  
2025-11-20 11:28:1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供图

“新环境宽敞舒适,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强,办事很方便!”11月12日,在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完劳动纠纷相关事宜的王女士感慨道。

今年8月4日,历经半年高标准改造升级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一组滚烫的数据交出“百日考卷”:累计接待群众1587人次,日均23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0件,办结17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97.72万元;公证业务“一网通办”率达70%,平均出证时间从10天压缩至5天;调解矛盾纠纷471件,调解成功率达98.74%,协议履行率达100%;12348热线接听量为1772通,群众满意率达99%;线上“PLS成都司法通”新津端注册用户突破2.7万人。

这组数据背后,是成都市新津区开展的一场以人民为中心、以现代化为标尺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

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外景

工作人员接听12348热线

1500平方米新空间重塑服务逻辑

“过去跑法律援助、公证要辗转多处,如今在一个地方全办成。”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局长张瑜告诉记者,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对标《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将1500平方米空间划分为“1+3”功能区:1个综合接待岛台,3大主题服务板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办理),并嵌入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咨询、社区矫正报到、司法鉴定指引等8项延伸服务。“我们把‘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结果统一送达’的政务服务理念移植到了法律服务领域。”张瑜说。

“我们增设了‘绿色窗口’,全力保障特殊群体的需求。”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彭希介绍道,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便民休息区、饮水机等设施。0.9米的低位服务台、盲道与轮椅同步转弯半径、一键呼叫手语翻译终端、老年人“放大镜”签字板……据统计,自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该中心“绿色窗口”累计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办代办”314人次,平均等待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工作人员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群众利用“PLS成都司法通“进行线上咨询

打造7X24小时法治“便利店”

“白天上班没空,晚上回家要给孩子辅导作业,哪有空跑窗口?”在成都市新津区普兴街道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上班的杜某曾为此苦恼。如今,她通过“PLS成都司法通”新津端“视频咨询”功能,利用午休时间与值班律师连线15分钟,便搞清了劳动争议仲裁流程。

记者从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了解到,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运行百日来,线上平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AI法律机器人智能咨询答复842条;65人次通过视频实现“面对面”咨询;出具135份电子公证书,当事人可一键推送至不动产登记、银行抵押等部门,实现“无纸化流转”。“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数字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彭希说。

“刷脸报到30秒搞定,再也不担心下班赶不上。”11月7日晚上下班后,社区矫正对象小赵来到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自助矫正室,完成本月第一次生物识别报到。该中心正式运行后,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特别设置了24小时开放的自助矫正室,社区矫正对象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后,可以自行办理报到、日常报告、申请等事项。“监管只是手段,回归才是目的。”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负责人税兰淋介绍,百日内全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为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把法律援助作为“头号民生工程”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其涵盖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等领域,侧重为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提供权益保障。

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后,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把法律援助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推出“五个一”提速行动:一窗通办——凡申请援助“只进一扇门”;一次告知——18类事项“零遗漏”告知;一日初审——经济困难证明实行“告知承诺+个人诚信”;一周指派——复杂案件7日内完成律师指派并首次会见;一案一回访——结案后100%电话或上门回访。100天来,该中心累计为2536名受援人提供免费服务,累计帮助追回欠薪、赔偿、抚养费等194.6万元,群众满意度达100%,收到受援人赠送的锦旗2面。

3个多月来,新津公证处也陆续推出“五减五增”改革:减材料——25项公证事项材料压减50%以上;减环节——减少继承、委托等高频事项的环节;减时间——平均出证周期压缩至5天;减费用——为特殊群体减免公证费2.6万元;减跑动——“零跑腿”事项由10项增至15项;增时间——首创“周末预约+节假日不打烊”;增场景——“公证+不动产登记”“公证+领事认证”一链办理;增线上——“电子公证书”推送至多个部门,抵押登记、入学、落户“一证通用”;增项目——受理各种合同、担保抵押、亲属关系、婚姻状况等公证事项;增公益——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近年来,新津公证处共办理公证案件18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

“新的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是一个新起点。3个多月来,我们见证了许多普通人在‘津’字招牌下找到希望、重拾尊严。接下来,成都市新津区司法局将不断优化线下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持续推进线上平台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推动提升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现代化水平。”张瑜表示。

法治,从来不只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每一次咨询、每一份公证书、每一次调解、每一通热线里跳动的烟火气。100天,只是成都市新津区公共法律服务“津”心尽力的一小步;未来,成都市新津区将继续以法治之光照亮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