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金银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广汉市人民法院供图
在“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广汉市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这座古称汉州、别名雒城的城市,既是S11线成德市域铁路串联起的重要节点,更是镌刻着改革基因与文明密码的沃土——向阳镇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胆识开启时代先河,三星堆遗址则以“长江文明之源”的厚重,诉说着“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传奇。
广汉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广汉法院)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自1951年成立以来,该院以司法实践为笔,书写着法治担当的答卷:全国模范法院、全国优秀法院、全省智慧法院等荣誉加身,26个集体、74人次获省部级以上表彰,每一项荣誉都凝结着对“公正与效率”的执着追求。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广汉法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融入血脉。2019年以来,该院1项试点、2项工作在全省推广,如同法治建设的星火,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司法力量。

广汉法院法官走访企业

广汉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
把眼光“筑”入发展大局
——以高度的使命感按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
S11线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热潮涌动。这条串联成都与德阳的交通动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让广汉从德阳的“边缘”跃变为成德同城化的“枢纽”,深度嵌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的发展蓝图。
与工地热潮相呼应的,是广汉法院内的忙碌景象。拾级而上,键盘敲击声与卷宗翻阅声交织成司法护航的序曲,法官们围绕“如何以司法之力服务新发展格局”展开热议。共识早已凝聚:以S11线开通为契机,从保护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化解矛盾纠纷、区域协作等多维度发力,将司法职能嵌入经济发展链条,以“柔性调解+刚性裁判”的智慧,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和谐统一。
司法护创新的实践早有布局。2022年5月,广汉法院成为德阳地区知识产权第一审集中管辖法院,为创新发展筑牢法治屏障。2024年,某知名化妆品牌遭遇网店刮码销售侵权,广汉法院果断判决该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用司法公正修复被破坏的市场秩序——正如刮码刀划伤的是商品身份,司法守护的是创新活力。
法治温度更在助企纾困中彰显。2022年疫情期间,一家聘请35名残疾员工的铝合金企业陷入“执转破”困境。承办法官叶成俊深知“企业重生关乎多方权益”,法院以“助企春风行动”为抓手,开通涉企“绿色通道”,用“活封活扣”的柔性执行,让生产线重焕生机,既保全了企业,更守住了残疾员工的生计。2024年,某物流公司因事故引发20家商户集体索赔,广汉法院创新引入“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3天内敲定“分期赔付+订单优先”方案,既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又保障商户持续经营。
从剑南春的醇厚酒香到化妆品的温润光泽,从残疾人工厂的机器重启声到物流园区的货车轰鸣,广汉法院以年均审理380件知识产权案件的实践印证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四轮“成德同城化”司法协作、常态化“府院联动”,探索破产预重整制度,落实善意文明执行,该院牵头的三项营商环境指标稳居德阳第二。2024年,广汉市GDP突破600亿元、市场主体数量超6万户,“中国西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的荣光中,深深镌刻着司法护航的印记。

广汉法院开展巡回审判

广汉市委书记耿垣合调研广汉法院

广汉法院组织干警开展普法宣传
把真情“注”入为民司法
——用心用情让人间烟火升腾起司法温度
改革的基因早已融入广汉市的城市血脉。向阳镇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的壮举,让“创新为民”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而广汉法院正以司法实践延续这份初心。
2023年冬夜,农民工张强在高铁站发现包工头失联,绝望之际,他通过四川首个“24小时自助法院”扫码立案。法院次日受理,3日内跨省追回8万元欠薪。张强感慨:“深夜的扫码声,是最安心的声音。”如今,这座“不打烊的法院”已服务超1万人次,成为司法便民的“样板间”。
司法的温度,藏在邻里纠纷的化解中。2024年,某小区两户居民为3平方米公共区域争执不下,法官将法庭搬进社区,以法治思维促成“各让1.5米”,共建共享花园。墙上“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青铜拓片,演绎着现代版“六尺巷”的和谐故事,更将法理和人情刻进社区肌理。
司法的力度,体现在民生守护上。2023年,某餐饮企业用地沟油伪装“秘制红油”,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48小时固定证据、保全财产,最终以300万元罚金与有期徒刑的判决,让“舌尖上的广汉”更安心。依托“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行业+网格”机制,90%的邻里纠纷不出社区,食品安全违法成本提升300%,法治已从抽象规则变为可感的生活品质。
“放水养鱼”的执行智慧更显司法担当。2023年,某公司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需退赔1165万元却无资产可供执行,广汉法院主动协调多部门,以厂房出租“造血”模式助企业纾困复产,为退赔提供缓冲空间。近年来,该院将群众“需求清单”化为“履职清单”,“坝坝法庭”“云庭审”“巡回审判车”深入基层,150余场巡回审判与法治宣讲,为特殊群体追回案款2100万元。当执行到账短信与老人手机的防诈提醒交织,正是司法守护民生的生动乐章。
从“24小时自助法院”不灭的灯光,到社区调解室青铜纹饰上的和解之约,再到执行路上不倦的身影……提质增效是司法温度对民生期盼的郑重回应,2024年,广汉法院创新实行“繁简分流+专业化审判”模式,打通“快、慢、精”通道,案件办理量突破9000件。
把文化“铸”入担当铁军
——“十字指引”闪耀出法治精神之光
票房一路“破……破……”的电影《哪吒2》,有哪些画面和镜头惊艳到了你?电影外,三星堆的大地上也活跃着一群“法治buff”叠加的守护者。他们在这片唤醒千年记忆的土地上,正接棒穿越千年的守候,不断织密“法堆堆”保护网,展现着广汉法院人的使命与担当。
“我诚恳地向社会公众道歉,承诺今后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证不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此言出自冯某等3人的道歉信。2023年,冯某等3人在三星堆区域的鸭子河畔非法捕捞水产品,被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对此恶劣行径,广汉法院设立的三星堆旅游巡回审判庭,在法治巡回审判车上公开对本案进行了审理,不仅对几名被告人判处罚金,还要求他们进行鸭子河湿地义务巡护的环境公益活动,亲身参与到守护三星堆生态环境中来。“三星堆正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需要法治呵护。”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份守护早有制度支撑。据广汉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9年,该院就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实行环资类刑事、民事、行政、非诉执行案件“四合一”归口审理,并依托巡回庭审的方式,全方位守护“堆堆儿”的一片安宁。近年来,该院聚焦服务三星堆国家文物示范利用区建设,出台11项司法举措,加强遗址文物保护,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服务于当地的历史古迹保护、城市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任务和发展战略。
2023年,曾某创作三星堆青铜人物动漫形象的线稿图,黄某则根据线稿图创作了3D实物产品,二人本欲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但后续并未达成相关合作协议。之后,黄某参加商业活动并公开展示了两人的创作成果,曾某认为黄某的行为侵犯了自身的创作权益。最终,在巡回审判法庭的精心取证和公正审判下,曾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这场“三星堆IP文创”之争的顺利解决,是广汉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三星堆健康发展、创新前行的一个缩影。
广汉作为三星堆文化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古蜀文明的辉煌记忆。广汉法院主动服务联合申遗,以管辖三星堆遗址的人民法庭、景区内的“三星堆保护站”为支点,深化“5+16”“1中心1基地”保护机制,强化“三端共治”,形成涉三星堆案件“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工作格局,依法审理涉侵害三星堆文旅文创产品案件6件,发布涉三星堆示范区保护典型案例10件,助力三星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不断擦亮司法护遗“法治名片”。
走进广汉法院审判大楼,镌刻着“广闻、明察、思悟、慎言、守正”的法官行为文化墙跃入眼帘,作为将三星堆古文明与现代先进司法理念融合的心血之作,该“十字指引”以三星堆1、2号祭祀坑挖掘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大立人、玉璋等国家级文物为原型抽象而出,通过不断的思索与时间沉淀,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闪耀出法治精神之光。
“广汉法院对古蜀文明做出了现代法治解读,为三星堆文明的阐释与传播作出了贡献。”曾任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主任的王居中肯定道。
如今,广汉法院以青铜重器之形塑司法铁壁,以古蜀神韵之心铸法治精魂,“法耀三星”“法堆堆”等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从践行“枫桥经验”到争创“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该院以三星堆文明为底色,在司法为民与护航发展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让法治信仰与古蜀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司法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