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县法院“执破融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团队成员对初筛案件作进一步研判
曾昭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文/图
“从移送破产审查到终结程序只用了58天,400多万元债权有了明确清偿方案,这效率超出预期。”近日,自贡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荣县支行法务负责人拿到荣县法院出具的自贡市某商贸有限公司破产终结裁定书时,难掩激动之情。这起案件的高效办结,正是荣县法院创新“保立审执破”破产识别前置机制的生动实践。
荣县法院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深化“执破融合”的工作部署,在2024年创建“执破融合”工作机制,推动“执转破”衔接机制进入优质化运行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保立审执破”五位一体的破产原因识别体系和程序转换机制,拟通过突破部门职能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保全、立案、审判、执行与破产程序的无缝衔接,强化破产审判在涉企纠纷司法全流程化解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整合司法资源、优化程序衔接及强化府院协同,实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早期识别、高效化解纠纷及资源的优化配置。截至目前,该机制已累计识别破产线索108条,化解关联执行案件334件,消解破产企业债务5.11亿元,相关经验获评“四川法院改革创新奖”。
前置识别
立案即筛“风险点”108条线索早发现
荣县法院精选的17名业务骨干(含9名员额法官)成立“保立审执破融合”专业审判团队,构建从破产筛查到案件审理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并制定工作指引与操作流程,统一企业破产原因识别标准,精细划定案件适用范围及业务流程,打造全流程标准化办案模式。
在立案窗口,工作人员会对涉诉企业进行“初筛”,创建各阶段涉诉企业台账,重点核查企业经营状况、关联案件数量、败诉记录、债务规模等信息;进入保全、审理环节后,法官会动态更新企业经营状况台账,对“关联案件超5件、连续3次败诉、债务逾期超1年”的企业标注“高风险”;在执行阶段,执行法官若发现企业停业、执照被吊销等情况,会第一时间将线索推送至“全程识‘破’工作室”。工作室配备专职人员,对涉诉涉执企业实施全周期台账式管理,涵盖涉诉涉执信息、财务健康度、行业前景评估、担保链风险、社会责任指标等数据,通过搭建企业风险“五维画像”模型,精准识别具备破产原因或挽救价值的企业,推动破产(重整)程序启动关口实质性前移。该院同时建立健全任务跟踪机制,对涉诉涉执企业案件从立案登记到执行终结实时监控进度,实现涉企纠纷从风险预警到实质化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我们建立了‘企业风险画像’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预警。”工作室成员打开系统展示,屏幕上清晰标注着某建材公司的风险信息:关联执行案件12件、资产查封3次、法定代表人失联。这类企业会被优先纳入破产线索池。截至目前,工作室已通过该机制识别出108条有效破产线索,其中,26家企业经评估后启动重整或清算程序。
简案快审
平均审理周期47天 效率提升300%
荣县法院为推动“僵尸”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消解破产企业债务,打通执行与破产系统信息渠道,建立高、中、低“风险分类预警”机制,数智赋能“执转破”效率提高。荣县法院简化破产案件受理的审核流程,采用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破产案件快速进入审理程序并实行“繁简分流”;推行“3+6”节点管控,对超期未实质推进的破产案件进行督办;建立差异化绩效考核机制,根据繁简程度将破产案件折算为民事诉讼案件工作量,在评优晋升中实施政策倾斜,形成导向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激活团队内生动力。该院应用“盐都智破”云平台并着力打造荣县版本,打破“数据孤岛”与“流程梗阻”,实现破产审判全流程信息化、透明化,强化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管理人工作的科学化考评,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
“原本以为破产案要等大半年,没想到不到两个月就办结了!”2023年12月,在自贡市某商贸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债权人会议上,债权人代表看着《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感慨道。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商贸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多年,2019年营业执照被吊销,涉及400余万元银行债权,执行案件已“终本”。2023年10月,执行法官发现该公司符合“僵尸”企业特征,立即将线索移送“执破融合”中心。最终,该案从移送破产审查到裁定终结程序,仅用58天,远低于全省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
据悉,荣县法院通过简案快审机制办理的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已压缩至47天,审判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0%。
实质化解
专窗衔接解积案 935万元废债一次消解
“43件‘终本’案件一次性化解,935万元债务有了清偿路径,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24年5月,荣县旭阳镇某水产品店经营者刘先生拿到荣县某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裁定书时,悬了3年的心终于放下。这家酒店2021年停业后,经营场所被业主收回,却留下43件“终本”案件,涉及货款、工资、租金等各类债务。2024年初,“执破融合”团队法官在梳理“终本”案件时发现该线索,主动联系债权人,释明破产程序的优势——不仅能深挖企业隐形资产,还能实现债务概括性清偿。
“我们设立了‘执破融合’专窗,由‘执破融合’团队审查人员轮流坐班,负责风险排查、案件移送、程序衔接全流程‘无缝对接’。”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该酒店案件,团队很快就完成了执行案件与破产程序的衔接,最终通过破产清算,不仅化解了“终本”积案,还为债权人追回部分债权。
据统计,荣县法院“执破融合”中心成立以来,已将26件“执行不能”案件导入破产程序,化解关联执行案件334件,消解债务5.1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优化‘企业风险画像’模型,推动破产识别与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共享,让更多‘僵尸企业’高效出清,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荣县法院负责人表示。
府院联动
府院协同创新 实现社会风险闭环化解
2024年,荣县在全省率先启动“执破融合”府院联动机制,通过深度整合行政资源与司法资源,推动形成力量联合、数据联通、风险联控、社会联治的府院“四联”新格局。荣县法院着重加大对优质企业挽救力度和破产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破产资产信息实时共享,有效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充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将行政监管前端风险发现与司法后端惩戒机制有机结合,构建“预警-处置-修复”全链条治理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健康度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启动处置程序,形成市场主体的“健康管理”闭环;建立完善保障体系,与地方财政形成有效合力,积极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在破产费用保障、税款缴纳、职工安置等方面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设立年度额度专项破产保障资金,为企业破产处置工作提供坚实稳定的物质保障,确保破产程序顺利高效推进。
荣县法院以“保立审执破”融合机制为中心,通过程序重构、效能革命、府院责任绑定,实现从“个案清理”向“源头治理”的转型,不仅有效破解“执行不能”困局,更通过司法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治理样本”。同时,该院的创新机制也提振市场信心,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提升决策科学性,推动协同治理,实现主动法治服务,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