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今年8月8日,本报聚焦成都交通拥堵问题推出报道《成都道路“肠梗阻”何日打通?》;11月8日,记者对部分堵点进行回访,推出报道《全城一心 成都向道路“肠梗阻”开刀》,该系列报道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并收到相关部门积极反馈。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自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以来,截至目前,成都市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17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万余平方米、释放34条车道资源,有效缓解城市路网拥堵状况,稳步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汽车保有量第一城”的治堵效果好不好?易堵路段还堵不堵?市民感受怎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记者探访
点位1 剑南大道
剑锦路口通行时间缩短了3分钟
高新区剑南大道拥堵情况严重、治理难度较大,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的点位,也是已完成的17项堵点治理任务的其中一个。
12月24日17点,记者来到剑南大道天府一街路口发现,刚刚进入下班高峰期时段,拥堵情况依然存在。记者了解到,剑南大道天府一街路口右转车道长度不足,导致右转车辆被直行排队车辆阻挡,右转车辆无法驶入右转车道,进而导致右转车辆干扰直行车辆,造成整个路口交通拥堵。
当日18时,晚高峰期间,记者来到剑南大道与锦城大道交叉路口看到,路口车流量较大,但没有出现大面积拥堵。
通过详尽的交通流数据分析,成都交警针对路口各方向通行需求,采取了精细化渠化调整措施。具体而言,在北侧路口增加了1条直行车道,同时对西侧路口的右转带直行车道进行了调整,改为右转专用车道。通过此类优化车道分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车辆在路口的转换效率。
“治堵之前这条路是真的很堵,北侧进入路口只有两条车道,却要承载掉头、左转、直行、右转车辆的通行需求,现在治堵以后确实好了很多。”经常行驶于该路段的车主刘先生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目前,剑锦路口的通行时间平均缩短了3分钟,拥堵指数降低了52%。
此外,剑南大道盛邦街出口也一直是治堵的难点。针对此现象,成都交警通过AI算法自适应控制路口信号灯配时,路口早高峰拥堵指数平均下降4.23%,小时通行流量增加16%。
点位2 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
3车道拓宽至6车道 拥堵大大缓解
11月4日15时许,记者来到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看见,出城方向畅通,进城方向由于路口打围施工,车辆需要减速,红灯时车辆排行长度在500米左右,绿灯时车辆可以快速通过,车辆驶过该路段大概需要5分钟。
“自从这条路拓宽了以后,确实没有以前堵了,3车道变成了6车道。”12月20日,车主向先生对记者说道。
12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该路口看到,该路段已将绿化带向高速路口方向后撤84米,原绿化带改造为3条车道,道路由原来的3条车道拓宽为6车道。同时,路面划设了标线,主道禁止右转,车辆若要右转需提前进入辅道。在辅道设置了左转弯,且禁止掉头,减少对直行车辆的干扰。在路面改造完成后,成都交警还根据实时路况,不断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
作为已完成的17项堵点治理任务之一,数据显示,该点位高峰拥堵指数由3.10下降至1.83。
点位3 八一路
“限时单向通行”缓解接送学生车辆拥堵
“以前300米要走10分钟,简直水泄不通啊。”26日的早高峰期间,家长李女士对记者说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八一路的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每日上下学时段,大量接送学生的车辆在此聚集,导致占道停车、双向通行冲突及进出口交织等问题频发,机动车通行与停车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堵及占道停车投诉较为频繁。
由于学生上学放学时段拥堵情况突出,该片区被列入成都市首批堵点治理清单。成都交警对该片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走访,最终决定在八一路(子星路至金府路段)实施早晚高峰单向通行的交通组织模式。
记者在八一路口看到,路牌上写着,“工作日7:30-9:00,16:30-19:00单向通行,寒暑假期除外。”记者了解到,此项“限时单行道”措施旨在缓解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同时保留平峰及假期时段道路双向通行功能,确保学生上学路途平安畅通,并兼顾通过性车辆的便利。
“自从八一路实施‘限时单行道’后,该路段接送学生的车辆行车秩序得到显著改善,没有以前那么堵了。”家长李女士说。
初步监测数据显示,与以往上学早高峰时段相比,八一路的拥堵指数由2.508下降至1.682,行车平均速度从11.1公里/小时提升至16.5公里/小时,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未出现严重拥堵情况。
点位4 成龙路
围挡部分撤除 路宽了交通畅通了
1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龙路(二环路至三环路)道路走访发现,此前,该路段项目围挡造成了交通拥堵,目前,为了尽快让出道路,工人们加紧施工。“之前由于围挡占道,交通拥堵还蛮严重的,现在一些围挡撤了,路变宽了。”市民刘女士说道,现在的成龙路感觉越变越宽。“期待全部撤围的那天。”市民徐先生说道。
治堵一个月多以来,类似成龙路一样的施工围挡正逐步退围,因轨道交通施工产生的占道打围情况也正在进行拆围工作。其中,轨道交通27号线所有围挡已拆除,18号线三期多个点位围挡进一步缩减,8号线二期部分围挡也已拆除。围挡越拆越少,道路越来越畅通。
治理措施
2025年春节前完成26个点位治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第一批次治堵清单中的30个“小微整治提能”类项目中,17个点位已进场施工。预计2025年春节前完成26个点位治理,明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点位治理。
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自成都市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发布以来,成都交警根据179个拥堵路口交通拥堵态势,逐一开展路口信号灯配时优化调整工作,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与路网整体通行能力。
成都全市堵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成都交警围绕“科学治堵”要求,充分利用智慧交管应用平台,并紧密结合市民对出行信息的实际需求,在“蓉e行”平台正式推出了“成都市出行提示助手”功能模块。该模块集成了尾号限行提醒、机动车出行政策查询、实时路况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旨在全面、及时地提供详尽的出行信息,帮助市民科学选择出行方式,提前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从而进一步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为全市拥堵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微创迁移 公交站点调整优化
此前,成都市公交集团深入排查中心城区6000余个公交站点,采取精细化“微创迁移”治堵。在满足乘客乘车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新天路西站、何家桥站、三环路苏坡立交桥站等站点位置,有效拓宽后方车辆通行空间,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针对成都市核心商业区、商务办公区及交通要道交汇处的公交站点,在确保市民出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采取公交站点分设措施,缓解因同一站点公交车辆集中进站导致的交通压力。此外,公交集团按照“一站一策”原则,精准匹配市民公交出行需求,通过优化公交线网布局,释放道路通行压力。截至目前,已优化调整电信路华西医院站、同善街站、成飞大道光华东五路口站等站点,助力交通治堵“加速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三快”机制 解决“小事故导致大拥堵”
“以前,两车擦挂,都把车摆在路中间,然后那条路就堵死了。”市民王先生说道。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经常出现“小事故”导致“大拥堵”的问题。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成都交警在全市堵点治理工作中,着重解决“小事故”导致“大拥堵”的问题,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智慧交管指挥中心和全市23个事故视频快处中心,创新建立了“三快”疏堵机制,即:实现异常拥堵快速发现,事故堵点快速响应,轻微事故快速疏解,最大程度缓解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拥堵。已累计处理交通事故2.2万件,惠及群众4.5万人次,平均用时5至8分钟即可完成一起事故的处理,显著降低事故引发的交通拥堵时间(降幅80%)。
此外,“开门治堵”工作启动以来,通过“12345热线”、媒体平台网友留言、信箱、座谈交流等方式共收到市民诉求意见2300余条,反映内容主要集中在交通组织优化、政策调整、节点改造、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共同携手打造平安畅通的“上学路、上班路、回家路”,让城市交通出行更快捷、更高效、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