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破产审判团队全体成员合影 青白江法院供图
赵玉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品牌涵义
新竹
“新竹”取自郑板桥《新竹》一诗,寓意成都市青白江区法院通过破产清算、重整等司法处置方式,帮助企业脱困再生,同时,也蕴含“新竹”破产审判团队新老成员之间的薪火相承之意。
“新竹”品牌标识的底色取自竹之翠色,中部为三株白色的竹节,枝节繁茂,象征企业的新生,竹节底部为审判席上的法槌,起落之间护卫企业生命的根源。
10月30日18时,成都市青白江区北城映像小区外,20余名女士聚在空地上跟着音乐跳健身操,身后的商店、茶坊亮着灯,人来人往。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烂尾楼,到了晚上周围漆黑又寂静。
近年来,类似的变化在成都市青白江区还有许多,这背后离不开法治的护航。据统计,近五年来,成都市青白江区法院(以下简称青白江法院)高效办理各类破产案件34件,化解企业债务46.85亿元,盘活土地面积14.4万平方米。
成都市青白江区因工业而兴,在全球产业变局的大浪淘沙中又全面启动转型升级。青白江法院顺应时代潮流,探索效能型破产审判,打造“新竹”破产审判团队,加强院校合作,成功化解企业困境,为区域经济的稳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系列改革助力成都市青白江区四度获评“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2023年首次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区”。
2016年受理第一起破产案件
2016年1月,青白江法院受理首个破产案,即成都巨奥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奥玻璃公司)破产清算案。
2013年,白酒行业受大环境影响,白酒瓶需求量下降,巨奥玻璃公司产能出现过剩,流动资金紧缺,无法按时支付职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后向青白江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青白江法院此前没有办理过破产案件,毫无经验可言,同时,这类案件一般案情较为复杂,处理难度较大。但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青白江法院负责复杂疑难民商事案件的民二庭接下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该案进入破产程序后,首要问题是解决240多名职工的工资,个别职工因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青白江法院民二庭庭长江铮说,为了妥善办理该案,法官恶补了和破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了大量破产判例,最后决定通过出租厂房回收租金的方式优先解决职工工资问题。
后来,青白江法院征得相关债权人同意,按计划解决了巨奥玻璃公司240多名职工的工资问题。稳妥办理此案后的两年,青白江法院平均每年办理2起破产案件,江铮称之为探索阶段,办案人员在数量不多的案件中总结经验。
2020年承办首届破产法治天府论坛
2020年6月6日,首届“破产法治·天府论坛——企业重整助力营商环境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召开。研讨会由省法学会破产法学研究会、成都中院主办,青白江法院承办,设置了破产保护及重整配套制度建设、破产相关工作机制建设、重整价值的识别等板块,涉及企业治理、民营经济、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140余名参会人员中有省内外的党政领导、法官、专家学者、管理人、企业家。
破产审判从来不是靠法院单打独斗,法官也要向破产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借智借力。
2013年,青白江区“丹凤朝阳”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陷入长达6年的债务纠纷中。2018年2月,青白江法院裁定该企业破产,并指定刘宁团队承担管理人工作,完成接管、尽调、债权审查、清产核资和破产重整工作。
“我们接手这个项目时,情况特别复杂,项目烂尾多年,工地无人看管,财务、资料等遗失严重,企业情况不明,债权人有几百名,无法交房涉及上百个家庭的利益。”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省破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成都理工大学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宁说,为了让债权人放心,她的团队曾在工地活动板房内设立办公点反复研究、讨论,将工作推进的障碍逐一攻破。这也成为之后所有项目的标准做法。通过数月努力,刘宁和她的团队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经过全国公开竞争招募投资人,获得重整资金5亿元。通过破产重整,曾经的烂尾楼变为人气爆棚的优质楼盘,上百名业主的住房问题与数百名债权人的债权问题也得以妥善解决。
“丹凤朝阳”项目的破产重整是青白江法院首次帮助房企实现司法重整,也是与院校合作的一次重大成果。2020年5月14日,成都法院系统首个“破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在青白江法院挂牌,成都理工大学与青白江法院共同签署《合作协议》。理论研究、案例讨论、教学实践、人才交流……双方院校合作的模式持续至今。
2019年至2021年是青白江法院在破产审判中逐步完善的阶段。江铮说,对内是不断促进办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例如,建立了党员先锋破产审判团队;对外则是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例如,推动青白江区政府出台了健全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的工作方案,同时,就破产法面临的理论难题等加强与院校的沟通学习。
探索阶段,青白江法院年均收案量在10件左右。其间,青白江法院逐步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2019年8月1日,青白江区政府出台《完善“府院共治”联动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标志着1.0版企业破产处置联动机制建立。2020年11月2日,青白江区印发《成都市青白江区健全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明确设立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青白江法院,实现联动机制运行常态化。
同时,青白江法院也加快理论研究的步伐,并取得一些理论研究成果,例如,2021年,青白江法院承担的课题研究报告《疫情背景下破产企业重整价值识别机制研究》入选《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7(2021)》,系全省法院系统唯一入选的课题。
2023年设立全省首个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
2024年11月14日17时,青白江区某产业园,厂区内机器轰鸣作响,不时有大卡车驶出。7年前,这片占地约100余亩的厂区人去楼空,一片冷寂。
这片厂区原是某家居公司库房。2018年底,该公司受控股企业某上市公司的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陷入停产停业,库房也随之空置无人看管。2020年10月9日,青白江法院依职工债权人申请,裁定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彼时,该公司财产价值约6700万元,负债1.51亿元,并拖欠152名职工377万元工资,严重资不抵债。
法官在厂区走访时发现里面存储了大量易燃、腐蚀、剧毒的过期油漆、固化剂、色精、沥青漆等危化、危废品,且未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未定期检验维护安全设施及防护装置,废弃油漆、硫酸车间设施破损无法使用,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
因此,青白江法院办理该案时,一边指导管理人积极磋商拟定重整计划,一边确定造成污染的破产企业应承担治理的责任,并联合当地检察院、生态环境局等单位对管理人处理危废物进行督促指导,在重整计划草案中预留8万元破产费用,专项用于环境治理。
2023年10月30日,管理人制定的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同年11月14日,法院裁定批准该重整计划草案并终止重整程序。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危化、危废品清理整治,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每年营收约1.5亿元。
“生产型企业停工破产后,除了会产生职工工资支付、税收等社会问题,还可能存在未被治理的环境污染风险,需要法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妥善解决。”江铮说,办理该案时,青白江法院设立了全省首个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即与青白江生态环境局发布全省首个《关于建立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服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试行)》,对破产企业环境权益识别核查、司法处置、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依法保障环境债务受偿利益,服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该案例同时入选2023年度四川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和2023年度成都法院破产典型案例。
以该案为缩影,2022年至今是青白江法院破产审判影响力逐渐扩大的阶段。江铮说,该院定的目标是每年至少一项创新举措。
短短3年中,青白江法院的破产审判工作做到了多个全省甚至全国领先:2022年5月19日,全省首个破产管理人工作室在青白江法院揭牌,2023年,该做法被列入《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2023年3月10日,青白江法院与青白江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发布全省首个《关于建立破产企业环境权益保障机制服务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试行)》;2023年8月24日,青白江法院向针对同一企业主体提起诉讼的多名原告发出《预可破说明》,系全国首份。
2023年5月5日,青白江法院将党员先锋破产审判团队升级打造为“新竹破产服务中心”,同时,启用全新标识。江铮是该团队的领头人。“我们希望通过破产清算、重整等司法处置方式,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像新竹一样,高于旧竹枝!”江铮说,他的愿望是把法院办成“生病企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