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终结“网瘾戒治”乱象?

  
2016-09-07 09:45:13
     

按某些专家的说法,长时间、非为学习和工作目的而过度使用网络是一种病(所谓“网瘾”),青少年则被认为是“网瘾”的主流患者群。一些人看到其中的商机,于是众多鱼龙混杂的戒网瘾学校纷纷出现。有多少进入戒网瘾学校的少年成功戒除了网瘾,不得而知。近期媒体却披露了很多网瘾少年在戒网瘾学校遭受严重身心虐待的事例,令人触目惊心。

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多年的杨永信又回来了。7年前,有媒体揭露山东省临沂第四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主任杨永信用“电休克疗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电击等身心虐待行为,卫生部以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为由,紧急叫停各地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临床应用。但至今电击治疗行为还在继续,全国类似的网瘾戒治中心依然在招生。“目前针对网瘾的治疗,法律或者行业监管是空白。”有专家表示,建议实行未成年人网瘾戒治机构的行业准入制度,建立行业资质认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严禁没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网瘾戒治。

资料

“网瘾”是精神疾病吗?

“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超过6小时,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这样描述“网络成瘾”的症状,他认为网瘾确实是一种疾病,需要进行医学治疗。

2013年,美国精神病协会首次将陶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纳入该协会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用于对“网络游戏成瘾”进行精神疾病诊断。但是在国内医学界,对于“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精神疾病,尚未有定论。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针对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精神卫生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而在国家卫计委下属单位中华医学会所出具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并未查到“网瘾属于精神疾病”的类似表述。

链接

曾被紧急叫停的“电休克疗法”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医院,其前身是临沂市精神病院,是一家以医治精神疾病为主的医院,该院“网瘾戒治”中心因其负责人杨永信开创的“电休克疗法”而闻名全国。

据一名精神科医生证实,在临床医学上,“电刺激疗法”被用于治疗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然而,“网瘾”却并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

2009年媒体曝光杨永信“电击治网瘾”方法后,卫生部紧急叫停。但对于那些经历过“电击疗法”的孩子们来说,这却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无法抹去的阴影。一位曾接受过“电击治疗”孩子说:“曾经第一天到网戒中心就逃跑了,结果被抓了回来,当天就体验了生不如死的感觉,手都被电焦了,手像是被针扎过,流血后结痂,手背上全是痂,过了6年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然而,面对公众质疑,临沂市第四医院将治疗方法从“电休克疗法”换成了“低频电子脉冲疗法”。实施这种疗法的仪器是“低频电子脉冲理疗仪”。据电商平台介绍该仪器功效主要是通过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经脉,并没有标明“戒治网瘾”功能。

评论

网瘾治疗机构监管存在空白

除了临沂市第四医院网戒中心这种开设在精神病医院的网瘾戒治机构,全国还有许多如“成长学校”“训练营”之类的商业网瘾戒治机构,并没有得到医疗卫生部门的许可,国家也没有相关行业资质标准。

早在2009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就声明“卫生部并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国家卫计委也曾在2014年明确表示:“我国目前仍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现在也没有明确地将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从法律上审视,目前的网瘾治疗行为存在两方面制度缺失:一是谁才有资质对网瘾进行治疗。医疗机构和学校都是公益部门,涉及公民的身心健康和素质培养,必须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但无论作为网瘾的临床治疗机构,还是作为矫治网瘾行为的学校,其设立似乎都无门槛要求,监管形同虚设,一些网瘾戒治机构甚至没有在工商、教育或劳动部门进行登记。二是网瘾治疗的程序问题。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特别规定了强制医疗程序,即对依法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可以实行强制医疗,但须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一般是由公安机关提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并由后者移送人民法院审理决定。从强制医疗的程序机制可以看出法律对利益相关人的自由和尊严的严格保护。然而对于网瘾治疗,却没有相关法律程序监管及保护机制。

声音

尽快建立戒网瘾行业标准

“网瘾”目前虽然并未列入精神疾病,但这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国家目前没有准入行业资质标准,应该尽快建立。

国外解决“网瘾”的方法对于我们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早在2003年就着手网瘾治疗,通过绘画、舞台剧、合唱等艺术疗法,游泳、骑马、蒸气浴等运动疗法,或是种花、种菜、接触大自然等自然疗法来分散网瘾青少年对网络的注意。而美国更侧重预防“网瘾”方面,通过四部法律严禁儿童在网上接触只有成人才能接触的内容,此外还对电脑游戏按年龄分级,特定等级的游戏产品只能卖给特定年龄的消费者。

有专家认为,我国在防治网瘾方面应当制定未成年网络保护专门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可从法律、技术、教育三方面入手,建议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制度,对于“网瘾”治疗机构和人员,应该建立国家资质认证标准。

本期作者 晓武 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