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进展如何?
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突发生态环境资源案事件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李欣璐
9月28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成都举行。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荣全向大会作《关于打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近年来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资源犯罪重拳出击、露头就打。2023年以来,全省共破获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65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459名,成功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重大案件75起,战果位居全国前五。2024年立案、移送起诉案件数、移送起诉人数与2021年相比分别下降49%、19%和16%,近三年全省未发生重大突发生态环境资源案事件,以实际行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持续强化依法打击
保持对生态环境资源犯罪高压严打态势
依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类犯罪。2023年以来,开展“清废净川”、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专项工作,侦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56起、移送起诉861人。
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土地资源犯罪。2023年以来,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508起、移送起诉697人、涉案农用地14517.31亩,发案数、涉案人数、涉案面积逐年下降。
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动植物资源类犯罪。2023年以来,侦破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非法猎捕、盗伐滥伐林木等刑事案件2195起、移送起诉3702人。
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2023年以来,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134起、移送起诉4780人,今年以来全省办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占全国总数的13.5%。
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矿产资源和“砂霸”“矿霸”黑恶犯罪。常态化推进打击非法采砂、破坏稀土、走私锑钛等战略矿产资源突出犯罪活动,2023年以来侦破非法采矿刑事案件39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19人,打掉犯罪团伙180个;立案侦办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犯罪涉黑组织和恶势力组织案件7起、移送起诉169人。
依法严厉打击森林草原火灾犯罪。2023年以来,侦破森林草原火灾刑事案件37起,连续5年保持火因全明、火案全破,火案侦破率提高至100%。
持续强化专业带动
不断增强专业打击能力
加强专业力量建设。近三年连续开展实战大练兵,发现培育75名侦查骨干并纳入全省专家库、人才库管理,组建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跨区域火案侦查应急支援队和全省火案侦查实战团,建设2个全省专家工作室。
健全专业打击模式。构建多元情报信息网络,运用小集群、小区域、小专题“三小”主战模式,探索形成“专项部署、警种合成、大案攻坚”生态资源犯罪打击战法。推进生态环境资源犯罪侦查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研发的环境犯罪案例检索分析模型被公安部推广全国。
强化专业手段支撑。建设环境犯罪侦查大数据一体化实战平台和环侦技术实验室,在四川警察学院建立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专业,推动公安部制定全国火案侦查装备标准并制发配备清单。结合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部署安排,在全国较早开展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工作,培育出甘孜乡城“林草警务”、绵阳“数字森防”等较有影响力的品牌,阿坝“熊猫家园·生态警务”被公安部推广。
持续强化部门联动
不断凝聚协同治理合力
联动健全行刑衔接机制,推动各地强化信息共享、同步上案、执法联动。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会同省检察院建立耕地案件办理专门性问题协商解决机制,调动多部门资源,有效解决制约执法的证据标准不统一、鉴定周期长等问题。
联动推进源头治理。以典型案例联合发布、公安提示函等方式,将执法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推动前端监管和行业管理。强化与纪检监察部门协调联动,畅通问题线索互通和移交协作渠道。
联动强化司法协作。公安厅与省法院、省检察院开展疑难案件会商,会同省检察院对部分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实行“双挂牌”督办,有力解决执法难点和法律适用问题。落实恢复性司法理念,共同推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和碳汇补偿修复等工作,积极配合推进民事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持续强化群众发动
不断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深化群防群治。大力发展“生态义警”群防群治力量,公安厅指导培育内江“船城义警”、达州“巴山生态义警”、宜宾“长江义警”、攀枝花“花城绿盾”等品牌。各地健全群众信访件办理和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更加高效回应群众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存在问题的关注。
加强多方合作。建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警务协作平台在川渝交界林区、山区建立联勤警务站,侦破系列跨区域案件。牵头建立黄河上游生态警务协作机制,联动蒙甘青宁夏四省打击黄河上游突出生态环境资源和跨区域犯罪。全国首创公安机关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工作协作机制,牵头开展川陕甘三省公安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联合执法,“警园”协作工作经验得到公安部肯定推广。
营造浓厚氛围。近三年5次组织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和专题访谈,多批次发布天府粮仓、森林草原防灭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的生态环境资源犯罪典型案例,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