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廷 谭蜀鄂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文/图
当汽车发动机轰鸣与法槌清音同频共振,当客家古镇的烟火气里氤氲着民法典的温情,当大运会的青春风暴掠过“法律明白人”的笑脸,成都市龙泉驿区用五年时光写下答案——法治,可以是一座城市最柔软、也最坚硬的底色。
2021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区司法局联合打造的“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四川省首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民法典宣传片《与光同行,以法相伴》获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二等奖。2022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委获评四川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被表扬为成都市“七五”普法先进基层单位。2023年,龙泉街道崇德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龙泉司法所、十陵司法所被授予省级“枫桥式司法所”称号。2024年,山泉镇桃源村广场、洪安镇永丰村法律之家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农村法治教育基地,成都市龙泉驿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联合拍摄制作的宪法主题微视频《聆听宪法的声音》荣获第五届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八五”普法期间,成都市龙泉驿区共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10余项,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法治答卷”。
五年倏忽而过,却足以让法治成为这座常住人口近140万、年均游客超600万的“汽车城”共同方言——从驿马河公园的法润广场,到园区企业的“一栏一角”;从山泉镇桃源村的法治坝坝电影,到“龙泉普法驿站”推文阅读量“10万+”的指尖热度,普法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场全域、全员、全时的“双向奔赴”。
2023年12月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等单位联合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举办国家宪法日暖冬绿道公益跑活动
强化组织引领
构建全域全员普法“大格局”
“八五”普法开始后,成都市龙泉驿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八五”普法决议,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区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依法治区(“八五”普法)领导小组,70余家单位(部门)“一把手”全部入列,明确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
五年来,龙泉驿区每年都会印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普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动态调整普法责任清单,把普法宣传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区市场监管局把电梯安全课堂“搬”进商场,区税务局在退税窗口设立“法治微驿站”,区妇联把反家暴沙龙开进月子中心……五年来,普法责任清单事项完成率100%,群众满意率99.3%。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区10个街镇、125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参与”的普法共同体,让普法从“软任务”升级为“硬指标”。
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赋能普法“动力源”
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龙泉驿区“八五”普法的主线。五年来,龙泉驿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并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府常务会集中学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重点课程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共性清单,覆盖面达100%。
“八五”普法期间,龙泉驿区还依托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等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讲,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进军营500余次,实现各级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小学校教师、村(社区)干部覆盖面达100%。
重点领域普法
把“纸上的法”变为“生活中的法”
宪法,国之根本。“八五”普法以来,龙泉驿区把宪法法律学习列入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并连续四年举办“12·4”国家宪法宣传周,从制作宪法主题宣传片到“宪法有缘人”有奖征集,从“暖冬绿道公益跑”到“宪法国风嘉年华”,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氛围。
民法典,民生大典。“八五”普法期间,龙泉驿区创新形式开展各类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2022年在同安街道红旗村举办成都市2022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月活动;2023年在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青少年“学法筑基”暨《民法典》进校园活动;2024年在中牧成都药械厂开展民法典“三个一百”主题宣讲暨“送法进企业”活动;2025年5月在一汽大众汽车成都分公司举办“民法典宣传月”暨“‘典’进企业法护营商”专题讲座……共开展活动2000余场,让“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成为最“长寿”的普法品牌。
全面普及其他法律法规。2021年以来,龙泉驿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运会筹办、“立园满园”行动等年度普法工作要点,结合“一月一主题”对普法工作任务进行优化调整。各责任部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5000余场,专题法治讲座800余场,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文化用品等130余万份,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深入宣传党内法规。“八五”普法期间,龙泉驿区将党内法规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共性清单,多维度开展宣传工作,真正让党内法规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四大行动
让法治成为全民自觉
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行动。2021年以来,龙泉驿区组织开展区委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前学法300余次,并统筹开展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全区70余个党政机关、50余所中小学校、20余家公立医院及经开国投、产投大型企业共14719人参与其中,参考率100%。区司法局被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评为2023年度四川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优秀组织奖。
青少年“学法筑基”行动。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全区76所中小学实现了法治校长全覆盖,并在春秋两季开学后组织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活动。五年来,全区开展法治教育征文、“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法治实践活动350余场。依托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龙泉驿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建立成都市“红领巾法治学院”,每年组织3万余名青少年参观学习,大大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行动。五年来,龙泉驿区共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超1250名,按照“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的工作方案,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和村(社区)“两委”身份的“法律明白人”结对率100%,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全区“法律明白人”集中培训。建立健全“区—街镇—村(社区)”三级法治大讲堂工作体系,组建普法讲师团、法治宣传志愿者等普法队伍,通过以案释法、读本学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振兴、土地流转等与村(居)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2000余次,把坝坝会、茶话会变成了“流动课堂”。
企业人员“守法聚力”行动。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龙泉驿区司法局以“法律进企业”为载体,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驻所律师围绕企业家的刑事风险、税法、企业合规建设等主题开展企业(单位)法治大讲堂100余次,参会企业700余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同时,该局还为部分企业订阅四川法治报,搭建起“一栏一角”(1个法治宣传栏,1个法律图书角),让法治漫画、法律图书角与生产线“无缝对接”。
以法治文化为依托
搭建普法“大舞台”
五年来,龙泉驿区坚持建强文化阵地、创新法治产品、赋能智慧普法,让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法律素质,使法治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上,龙泉驿区优化成都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龙泉驿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管理,升级打造西河民法典法治广场、驿马河法润广场、礼法洛水民法典公园、崇德社区民法典法治家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形成了以广场(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圈。龙泉街道星光社区、十陵街道天兴社区、东安街道东安湖社区、柏合街道长松村等一级社区法律之家,真正实现法治文化与居民生活深度融合。
2021年以来,龙泉驿区结合“八五”普法工作要求和群众法治需求,先后编发《民法典之50问答》、法治宣传购物袋、围裙等法治文化用品100万余份;拍摄法治文化宣传微视频《与光同行,以法相伴》《聆听宪法的声音》;创作排演诗朗诵《宪法之光》、相声《“典”亮生活》。龙泉驿区坚持“线上矩阵全覆盖,线下场景智能化”,利用“龙泉普法驿站”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围绕热点话题、典型案例开展普法宣传。“龙泉普法驿站”累计推送信息2000余条,常年位居四川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崇法善治”榜前5名。线下,“云学法·云普法+”平台扫码量突破150万人次。
夜幕降临,东安湖湖畔的“宪法灯箱”依次亮起,游客驻足拍照。这一刻,法治不再是抽象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背景乐。
从“七五”到“八五”,从“普法”到“治城”,龙泉驿区用五年时光证明:当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成为发展逻辑,成为城市气质,它便不再是简单的“规定动作”,而是奔向未来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