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当徒步方队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当东风导弹方阵驶过长安街,观礼台上的陈林眼眶湿润。这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四川省宜宾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看着整齐划一的队伍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威武雄壮地迈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这不仅是一场阅兵,更是一部流动的史诗,书写了80年前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伟绩,更书写了80年后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复兴。”陈林凝视着受阅部队,思绪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年代。
作为宜宾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林将这种历史纵深感融入职业使命,“如今的祖国山河无恙,国富兵强;如今中华民族也早已挺直了脊梁!但我们要铭记历史,警醒未来之心,以史为鉴,才能照亮前行之路。我们要以先烈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指引,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警22年,陈林常年行走在危险的边缘、生命的禁区,长期奋战在安检排爆、反恐维稳一线。先后4 次进入高海拔藏区完成急难险重工作任务,4次出色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厦门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涉外安保任务。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庆祝建党 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最美基层民警”“四川省政法先锋”“宜宾市十佳戎城卫士”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获嘉奖6次。
在公安系统,排爆警察被称为“与死神掰手腕的人”。从警22年,陈林有十余年扎根这个“一失万无”的特殊战场。如果失败了,就没有第二次了。对于陈林来说排爆生涯中的每一刻,都如同在生死一线的钢丝上行走。
电影《拆弹部队》中“一失则万无”的台词,是陈林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2021年8月6日,位于长宁县的一座桥墩下发现了4枚82mm迫击炮弹,而桥墩刚好位于河道中央最深处,情况非常紧急且复杂,正在休假的陈林立即连夜驾车赶往现场。此时河道上游正下着暴雨,眼看暴涨的河水就要没过炮弹,再不转移,炮弹很可能被河水冲走,更可怕的是,如与桥墩发生碰撞则会引起大面积爆炸!陈林已然顾不上被河水冲走的危险,他用绳子套住自己,泅渡到桥墩下转移炮弹。终于在战友们的齐力协助下,将炮弹安全转移到岸边并销毁。
“100个炸弹制作者会有100种炸弹装置。”陈林说,从爆炸发生的现场确定案件的性质、发现侦破的线索到避免犯罪的侵害及时排除爆炸物,都要求对爆炸原理了如指掌,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钢铁般的意志,从而保证万无一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陈林对“胜利”有着更深层的理解:“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作为新时代的“排爆警察”,他认真学习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筹备建立了川南片区第一所排爆试验室,深入研究拆解各类爆炸物。他自学三维建模,运用3D打印技术自主研发破拆弹、矩阵遥控起爆器等设备,在实战演练、爆炸物销毁等任务中发挥巨大作用。
他让炸弹引爆,就是为了守护百姓的平安,把生命交付,就是为了驱散群众内心的阴霾。面对炸弹,七十多斤的排爆服所起到的作用,或许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具全尸。他是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