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李强
终于等到了姗姗来迟的“牛郎织女雕塑”事件通报。
7月16日晚,河南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就“鲁山县修建牛郎织女雕塑”一事发布情况通报,“又丑又贵”的“牛郎织女”真面目才得以示众:原是地方官员与企业串通,存在先建后招、围标串标、价格虚高问题,花费715万元的雕塑核定造价仅207万元;同时,涉事人员均已被处置,多人获刑。
有个“细节”实在难掩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的尴尬,那便是这次通报距上次承诺“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已近两年之久。说好的“及时”被“两年之久”取而代之。
何以成了“两年之久”?莫非把“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只是作为应对舆情的“救命稻草”“缓兵之计”?莫非联合调查组健忘,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背后,有没有涉及作风漂浮拖拉、失职渎职等问题?
先说说为什么要成立联合调查组。当一些舆情事件走向错综复杂,真相扑朔迷离,舆论场上沸沸扬扬,事件本身又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单一部门可能难以全面掌握情况,就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调查工作。简言之,真相需要及时调查。
再说说联合调查组职能职责。很显然,联合调查组重要职能职责就“联合调查”,由相关部门共同介入,统筹开展工作,投入更大的资源,来把事件查清查透。最终向公众公布联合调查情况,还原事件真相。简言之,真相需要快速给出。
还要说说公众对联合调查组的期待。对于联合调查组,公众起码有这样一些期待,包括期待力量上的“大”,看得见“联合的力量”,期待反应上的“快”,看得见“快调查、快处置、快通报”,期待解决问题出拳上的“猛”,对涉及问题的人和事不隐瞒、不姑息、不手软等。一句话,相信联合调查组的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两年之久”的这一“慢”,显然有负公众“的期待,“两年够查清楚多少事?是查不出,还是不想说?”——这样的质疑说出不少人的心声。客观而言,联合调查组没有很好发挥在舆情回应方面的优势,他们本可以通过专业部门梳理公众关切点和情绪点,更有针对性地回应舆情,解答公众的疑问。对不起,因为通报来得太慢,应该凸显的优势就没了。
对于联合调查组,公众在寄予种种期待的同时,其实也有一些担忧。因为联合调查组涉及多部门,到底该有谁来牵头?会不会互相推诿,出现“齐抓”都不抓、“共管”都不管的情况?如何保证相互之间真正联合在一起?联系到平顶山市调查组的慢公布,到底是责任不明确导致的慢,亦或是相互不配合导致的慢,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慢,这一“慢”又涉不涉及相关责任人,若有该不该为此付出代价,公众同样有权了解这一切,平顶山市方面也应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这份不及时的通报,平顶山市联合调查组表达“诚挚歉意”。问题是道歉无法规避问题的再次发生,只有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有人为“慢”付出代价,才能真正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