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刘冰玉
7月12日,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主办,成都大学承办的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国际私法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成都市举行。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黄进,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秦海,成都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海牙国际私法会议(HCCH)亚太区办事处、国家法官学院及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本届年会以“国际私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国际私法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等,收录论文200余篇,围绕国际私法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展开系统、深入的交流探讨。开幕式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肖永平主持。
陶凯元致辞指出,在中国法学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坚持问题导向、秉持系统思维、服务“国之大者”,在自身建设、资政建言、学术研究、立法建议、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有力推动中国国际私法理论前沿与制度实践深度融合、蓬勃发展。陶凯元强调,本次年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国际私法领域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展开深入交流,必将极大丰富与繁荣国际私法理论和知识体系,对我国涉外法治体系与涉外法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希望研究会全体会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研究我国当前在国际私法领域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挑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自主知识体系,为推进全球法治共识注入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使国际私法理论成果更好满足社会之所盼、中国之所需,世界之所望。
黄进表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全面深化改革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形势,国际私法学界需以宽广胸襟和博大情怀,与各国法学界同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发展。黄进提出,国际私法研究要应对时局,聚焦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推动研究进步;要深度探索、守正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拥抱AI、数字赋能,推动国际私法与科技融合,坚持以人为本,培育青年学者,传承中国国际私法事业,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秦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涉外法治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国际私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川推进涉外法治体系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四川省依托天府中央法务区,构建了全链条、一站式法治服务体系,有效支撑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通过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当前,四川正在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项国家战略,打造开放新高地,国际私法在支撑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三大作用。秦海指出,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不断深化的国际私法研究必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四川法院也将持续深化改革,贡献更多“西部方案”“四川经验”。
朱明代表成都大学热情欢迎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介绍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和发展态势以及成都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心的发展历程。朱明指出,法学专业是成都大学的重点发展学科之一,自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以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法学院教师博士率和“双师型”比例均超过80%,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多项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成都大学还积极服务地方发展,打造了“国际商事仲裁研究院”“蓉城法治智库”等高水平智库平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助力。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外交部条法司三处处长叶伟、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郭载宇、司法部涉外法治工作局副局长郑伟、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主任孙劲先后作主题报告。
本届学术年会设置了涉外法治建设与国际私法发展、冲突法专题、气候变化与国际私法、跨境数据流动与国际私法等十七个专题,邀请了400余位专家学者到会演讲、近60位专家学者主持、交流评议。与会嘉宾就各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彼此分享了研究心得和实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