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故事| 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感谢信

  
2024-11-26 17:04:5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熊隽菡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警官您好!我想请问一下这里可以联系到川北监狱的警官吗?我很想感谢曾经教育引导我的警官们,但我一直找不到他们的联系方式,要不是他们,我肯定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近日,省监狱管理局突然接到一个来自福建的特殊电话,而打电话的人是刑满释放人员夏某某。

2015年,夏某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送至川北监狱服刑改造。服刑之前,夏某某有一个圆满完整的家庭,与妻子共同养育三个可爱的子女。因交友不慎,夏某某开始吸食毒品,妻子也因此选择离婚。最终,他“以贩养吸”,一步步走上了毒品犯罪的邪路。

“我的罪行,让家人遭受别人的非议,让年幼的子女遭受心灵的打击,我无脸面对我的家人,活着比死了还难受。”面对民警的询问,夏某某这样说道。改造之初,夏某某脑海里时常浮现自己被捕时家人失望、子女痛哭的场景,思想包袱极重,整天沉默寡言、夜间经常失眠,改造消极,对未来失去信心,言语中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为从源头上改变夏某某的现状,帮助他面对现实,积极改造,早日“新生”,民警通过专题讨论、集中研判,为夏某某量身定制了一套管教方案。


心理疏导,攻心解结

夏某某的主管民警沈鸿彬了解到,其心中最大的心结是“对犯罪的悔恨,对家人的愧疚,对未来的迷茫。”于是,通过多次个别教育谈话,引导夏某某积极面对改造;积极开展亲情帮教,定期向夏某某家人交流其认罪悔罪情况,鼓励其家人通过亲情电话、亲情短信、来狱会见等形式加强沟通;安排心理辅导,引导夏某某充分化解负面情绪,强化悔罪心理;为其制定改造计划,帮助他不断挖掘自身存在的正向价值,增强其改造信心。

“爸爸,我和爷爷、奶奶在家等你回来。”在一次亲情通话中,小女儿突然的一句话,让夏某某放声大哭,泪流满面,他感受到了家人的原谅与期盼,心中的愧疚与自责逐渐转化为改造的动力。

职业规划,融入社会

“毒品真是害人不浅!以前我只会想到犯罪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很少去思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我卖出的每一克毒品都会破坏另一个完整的家庭。”为帮助夏某某充分认识犯罪危害,管教民警徐金采用“法条+案例”的形式,对其开展一对一的法律教育。在向其讲述了一桩桩因吸毒、贩毒祸害全家、危害社会的真实惨痛案例后,夏某某进一步深化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向民警保证一定会“远离毒品、重新做人!”

临近刑满释放,夏某某对回归社会后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焦虑,管教民警张武昌一句话点醒了夏某某,“你脑子灵活、学东西快,动手能力强,刑满后可以到外地去闯一闯,远离‘旧圈子’有利于你更好地发展,你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民警还鼓励夏某某多学技能,推荐他参加监狱组织的出监技能培训,帮助他了解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和最新的行业资讯。

谨记教诲,新生向阳

2023年夏某某刑满释放后,远离了曾经的“旧圈子”,踏上了前往沿海城市的列车。凭借着他在狱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愿意干、肯钻研的精神,几经周折,终于在建筑行业站住了脚跟,家庭也稳定下来。 

如今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夏某某愈发感激当年用心用情教育引导他的民警们。在这次终于取得联系后,夏某某特地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委托亲友送到川北监狱表达他由衷的感谢。他还表示,愿意在将来某个时候,以一个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身份再进“高墙”,为迷途的人讲讲自己的“重生”故事。

以心为灯,照亮罪犯归途;以情为桥,连接过往与新生。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关于救赎与“新生”的故事,让“高墙”下的这一抹藏蓝永远焕发光彩。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