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最近一段时间,犍为县公安局的民警们走进社区,走进厂矿企业和学校,向居民宣传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经济类涉诈犯罪的危害和防范手段。自2023年到2024年10月,犍为公安已经侦破了6件此类案件,为受害者挽回了数百万的经济损失,发案率较往年也下降了近41%。
面对这样的成绩,犍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民警们并未放松警惕,因为诈骗团伙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防不胜防的引流方式,一直在追逐着县城的投资者,特别是老年投资人,更是被围猎的重点对象。更有甚者,一些老年投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当受骗。
从线上到线下 老人投资者成诈骗团伙主要目标
犍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指导员蒋相告诉记者,随着电信网络诈骗受到了政府各个部门的联合打击,有许多诈骗团伙又回到了线下引流筛选对象并诈骗的老路子。
2022年6月,犍为县城一家名叫“南昆泽”的门店开业,奇怪的是这家店并不销售任何产品,而是通过发礼品、赠送短途旅游等方式给自己吸引“粉丝”。原来这家名叫四川南昆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企业,对外宣传要打造网红账号,需要数百万个粉丝。如果关注他们的新媒体账号,并点赞,就可以拿到现金的回报。如果愿意投资一点小钱,还有额外回报,这些投资则是用于建设南昆泽在眉山市的直播基地。只需要投资300元,则每个月可以拿到10元回报,半年后返还本金,另外作为粉丝还有20块的额外回报。
据了解,一开始店上的推销人员瞄准的对象就是老年人,他们经常给附近的退休老人赠送礼物,嘘寒问暖。有些老人拉不下面子,就投了300元当粉丝,一位陈婆婆(化名)告诉记者:“我只是意思一下投了300元,谁知道2个月后真的给我返还了380元钱。”能赚钱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在当地一些网络社群里,大家都在传播投资南昆泽能赚钱的消息。2022年9月,南昆泽又给了新的投资方案:一份2000元的投资,每个月可以返还60元,半年后连本带息返还2360元。这一次,光犍为县一个南昆泽的门店就有200多人投钱,金额接近60万元。半年后,投资人果然拿回了本金和利息。
2023年5月,南昆泽趁热打铁推出了新方案:每投资一万元,每个月可以拿到200元的固定回报,另外还有60元的粉丝回报。12个月以后,连本带息可以拿回13120元。这一次马上吸引了100多人来投资,由于不限制投资的数量有人投了数万元,最多的是两夫妻一共投入了30多万元。
随着南昆泽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引起了犍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注意。2023年11月,经过前期的调查评判,犍为经侦将南昆泽的行为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随即展开了立案侦查。据犍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王勇介绍,在他们介入时南昆泽在犍为县已经吸收了投资500多万元。其中170多万已经被当做利息返还给投资人,另外100多万则用于购买礼物和赠送旅游项目来引流,剩余的200多万元则输送到了南昆泽绵阳总公司。犍为经侦一边调查案件一边追查资金去向,很快他们了解到南昆泽已经在四川省内7个市州活动了1年多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吸收了上亿的资金。为了不让影响扩大,犍为经侦向乐山市公安局和四川省公安厅上报了相关情况,并展开了抓捕工作。目前这一案件还在继续侦办中,不过犍为经侦已经替投资者追回了200多万的款项。
老年人盲目投资 有人“连中三元”
在介绍相关案情的时候,犍为经侦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其他诈骗团伙涉案的资料和证据。记者发现,这些线下诈骗的团伙手段类似,都是先开一个店,然后用多种手段引流吸引人去听课,再以高额投资回报的名义让人投资。其中大部分团伙给出的投资年回报率都在30%以上,对比银行现在的定期存款利率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而为了不引起警方注意,这些人很少在互联网上做宣传,收款以现金为主,极少使用银行账户,这也给警方侦查增加了难度。
蒋相告诉记者,在过去一段时间侦破的案件中,除了南昆泽是以互联网传播、打造网红和直播基地的名义吸引投资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宣传的传统投资项目,类似于让人投资酒店、养老院,或者让人购买白酒到期回购给予资金回报。蒋相说:“归根结底,这些都是旁氏骗局,就是拿投资人的本金来支付承诺的高额利息,以吸引更多人投钱,最后停止付息关门跑路。”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中,犍为经侦发现有一些老年人,一个项目投资暴雷找警方报案,为了挽回损失听人介绍投了新项目又暴雷了,现在警方查第三个案子发现投资人名单里面还有她们。
65岁的李婆婆(化名)就是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投资人。她是退休教师,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少,这些年也有一些积蓄,虽然没有学过金融投资,但她对钱生钱却很感兴趣。2023年6月,李婆婆经人介绍接触了南昆泽。她的朋友说自己只投了1万元,但每个月都能拿到260元的分红,一年算下来好几千。听说有如此高的利息,李婆婆立刻就心动了,她一口气投了3万元。看着每个月都入账的利息,李婆婆忽然觉得自己也算是“投资专家”了。她和一些朋友以及退休前的同事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专门交流投资经验,其实就是交流哪个项目的利息更高。
2024年1月,李婆婆又接触到了四川华通志恒商贸。这个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是做旅游地产和酒店的。李婆婆说:“当时公司的业务员亮出了营业执照、投资合同,还有红头文件。他们还带着我们去公司基地考察过,确实是在做农产品、康养中心。”都说眼见为实,那一天一辆大巴车坐满了老年人,在华通志恒一位所谓的经理的陪同下,考察了华通志恒公司在绵阳的一个植物园、在建的康养中心,为了证明产业是自己的,经理还用自己的指纹打开了项目别墅的指纹锁。
就是这些似是而非的证据,在老年投资人眼中就成为了铁证。大家对项目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李婆婆前后投资了五笔,从5千元至7万元不等,合计投入了13万5千元。但是到了2024年5月,李婆婆同好友照常来到门店拿取自己的利息时,却发现门店已经关门了,工作人员也不知所踪。
之后李婆婆无数次拨打那位热情真诚的业务经理的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直到警方找上门了解情况,李婆婆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而像她这样的受害人只是整个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太后悔了,我整夜都睡不好觉,到现在都瞒着家里人”,李婆婆向记者反复诉说着自己悔不当初。李婆婆周围的几个好友也都参与了投资,其中最多的被骗了20多万元,受骗经历和李婆婆如出一辙。
但接连两次受骗,并未让李婆婆收手,为了弥补自己投资的损失,李婆婆还在继续寻找新的投资计划。在她眼中,两次投资暴雷,都是自己运气不好。2024年下半年她又在一个新项目投入了一万六千元,其中三千元在民警劝说下李婆婆已主动要求公司退回。但是她告诉记者:“这个公司证件更齐全,还有省上、市上颁发的各种奖状,现在经营情况良好,绝不会暴雷。”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虽然李婆婆信心满满,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个名叫华谊慧诚的公司也已经进入犍为警方的监控名单,很快就会立案侦查。
结语
面对层出不穷的类似案件,犍为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提醒广大投资者, 不法分子承诺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再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在投资前一定要擦亮双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