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9月20日上午,成都公安召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优势,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以任务、问题、负面“三项清单”管理为抓手,全面压实打防管控措施。
截至目前,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8万余名,缉捕逃犯1691名,实现查处治安违法人员同比上升54%,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5%,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面大局持续平稳。
坚持民意导向 重拳打击违法犯罪
围绕“夏季行动”3个波次集群战役强化专案攻坚,先后发起15件集群战役、集中抓捕,申报11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组建市局分管局领导任组长的多警种合成专案组,逐一成立条线指挥部,统一指挥、整体作战、集约打击。
深入打击季节性违法犯罪。紧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传统侵财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坚持体系思维、全链打击的思路,做到“以专对专”“以快制快”,破获团伙系列案30余件,打掉犯罪团伙100余个,全市入室盗窃、盗窃车内财物、扒窃3类高发类案分别同比下降32%、24%、87%,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破案数同比上升31%,避免群众损失3142万元。
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纵深推进“云端”“歼击”“猎狐”“净保”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各类经济犯罪,共立案263件,采取强制措施368人,成功侦破公安部、省厅督办案件11件。
重点打击食药环侦领域犯罪。深化“昆仑”“净风”“护品牌促发展”等专项行动,紧盯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制售“特供酒”、假劣农资、假药劣药侵害食药安全、假冒品牌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重拳出击、以打促治,侦办刑事案件79起,移送审查起诉298人,全力推进相关行业领域综合治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深化源头管控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防为主、防为上,查隐患、除隐患,不出事、再出彩”工作理念,狠抓公共安全和风险隐患治理。抓实重复警情治理。坚持对110警情数据和12345平台数据进行每日分析,重点对同人、同号、同址重复警情进行排查梳理、深度研判,围绕反映出的治安风险、矛盾纠纷隐患等,及时推送警种、派出所联动属地党委政府,落实前端化解。行动以来,化解矛盾纠纷680件,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依托“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紧盯“人车路企”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全面开展亡人事故路段道路隐患治理,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451处。加强“一早一晚”、午后等重点时段进出城主要通道、农村地区道路等重点区域管控力度,围绕城市居民区、餐饮聚集区、货运通道等周边道路,严管严查飙车炸街、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货车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行政拘留71名“飙车炸街”违法人员,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8%、22.5%、12.2%。
加强枪爆危化品管理和大型活动保卫。检查涉危、配枪单位2800余家,整改安全隐患51处,收缴各类非法枪支40余支、子弹400余发;完成中超足球主场赛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545项,其中万人以上活动27项,组织出动安保警力和社会安保力量近60000人次,确保大型文体活动安全无事故。
强化动态巡防 守护城市“烟火气”
坚持以“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为抓手,以单元清查行动为重点,全面加强重点部位巡查管控,营造严打整治氛围。强化社会面巡防除隐患。
突出重点部位、重要时段,科学部署警力。针对春熙路、太古里等夜间经济活跃部位,叠加部署数十支PTU、铁骑和装甲车巡组,设置44条重点巡逻线路,强化夜间巡防,增强群众安全感。强化集中清查排风险。针对治安、交通秩序复杂重点部位,开展“突击式”单元清查行动,“手术式”靶向清除治安顽疾。行动以来,累计出动警力3.6万余人次,设立各类治安卡点164个,检查车辆2.7万台次、盘查人员7.98万人次。
紧扣夏季社会治安规律和夜间违法犯罪特点,针对娱乐场所、酒吧夜市等行业场所的打架斗殴、酒后滋事闹事违法行为,强化行业治安防范主体责任意识,前置力量,发现即处置,确保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消除影响。全市殴打他人、扰乱秩序、损坏财物三类警情环比下降22%。强化宣传造势护民安。持续推进“万警进万家”活动,根据警情发案规律和易受骗群体特点,组织开展“五进”集中宣防活动340余场,发放防范宣传资料6.9万余份,进一步提高居民守法自觉和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