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 幼童被关厕所“止啼”,“规矩”到底由谁来定?

  
2024-08-29 15:22:38
     

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

最近一段1岁幼童被两名大妈关进飞机厕所“立规矩”的视频,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视频中的两位大妈,将哭闹不止的孩子从爷爷奶奶身边带走,关进飞机厕所,还配以“立规矩”的训诫视频。当然最后确实坐收“止啼”之效,这或也是她们拍摄记录战果的初衷,但这个洋洋自得的嘴脸在网友眼里,却不是“功德圆满”那么简单。

事发多天,网络热度依旧,甚至涉事方几度发言,当事人态度和网友反应,截然不同。这事不需要多少高深理论,只要有基本的同理心,人人都可置评几句。事情简单,人人都遇到过。公共出行,不论是车船飞机,还是其他什么公共交通工具,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孩子。遇到邻座小孩特别是一两岁的幼童哭闹,其家人哄劝若不奏效,那周围乘客除了忍耐,其实能做的极为有限。

就像拍戏时,导演最怕的是小孩和小动物演员一样,因为他们都代表着不可控。谁家都有老人,谁也都曾当过孩子,为何任何社会都讲究尊老爱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因为老幼是社会抵御风险能力最低的人群,生理方面需求需要被更多关照。这并非道德文明高标,而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底线。

但,两位大妈把陌生孩童从监护人身边带走,哪怕得到其亲人口头同意,依然改变不了事件性质。关进飞机厕所,且这时难以从外开门,哪怕亲人在一门之隔,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孩子当时的心境,面对两个陌生人,举着手机训斥劝哭,就能理解孩子不再“闹”,是真听懂了大妈的道理,还是恐吓后暂时性心理受创的应激状态。这种心理阴影可能是不容忽视的。

有人从孩子角度科普过,带幼童出门,他们为何要让人抱。不是纯撒娇,只是外面世界在其眼里太过陌生可怕,他们出门只能看到人的脚跟,只有抱起来,才会接触到一些熟悉的画面,才有确定感和安全感。否则哭闹就不可避免。当然,前些年还有过爆款案例,小夫妻出门先给邻座发放小礼物和耳塞,提示宝宝可能哭闹吵扰,先请见谅。如此周到当然加分,但若要求此事中可能都没坐过飞机的老人都熟悉这种“奢侈”高阶乘机礼仪,也太过苛求。

希望公共空间完全无任何非理性的“魔童扰邻”,自然不太现实。回到此事,陌生人带走幼童关禁闭,甚至涉嫌违法——“陌生旅客将幼童关飞机厕所‘教育’?律师:涉嫌违法”。(8月28日光明网)此举涉嫌违反了《民法》,对孩子人身自由、心理,甚至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威胁,实属侵权;“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也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

当事者之一吉祥航空,最初声明表示孩子父母理解,这遭到众多网友“不理解”,见风向不对,随后又改口表示工作人员处理不当。警方最初表示批评了孩子祖父母,这也让人不解。此事责任最大的还是当事大妈,就如网友嘲讽,若是花臂壮汉公共空间扰民没见大妈们出击,专挑一岁幼童“立规矩”,这到底是哪门子“规矩”?1岁孩子有基本的“哭闹”权利,不论父母还是警方,在这问题上都不能和稀泥。再多其他土法“规矩”,若涉嫌侵权违法,都该制度性回应。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