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8月14日,采访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延长县七里村街道金盆行政村、交口镇岭上行政村的延长县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这里区域面积510余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32余公顷,可用于公益诉讼生态修复面积200公顷。
“自2022年7月1日公益生态修复基地建立以来,我们已督促修复补植林木500余亩。”站在树下,延长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刚学介绍,“今年,我们计划围绕金盆村东面坡完成10公顷生态修复工作,按照针阔混交栽植油松和国槐苗木1100株。”
说起“益”字会有怎样的含义?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无疑是公益诉讼的代表文字,而延长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品牌创建中又将“益”字解读出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现场,刘刚学拿着手机,指着相册里“延益井”的标志图形,向采访团记者介绍:石油又称为“流动的黄金”,是延长县的重要标识,将“益”字上半部分的两点勾勒成五点,近似迸溅的油花,颜色则为红色渐变为金色,意为艰苦卓绝的年代,延长石油人用满腔热血、突破重重艰难终于开采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滴“黑色黄金”——石油。五点之下是蓝色的“延益井”三个字,意为用“检察蓝”守护延长的生态环境。“益”字下半部分是绿色山峦托起的一个抽油机图形。
“你们看,图中与山峦相接的黑色抽油机机头象征着油气开采造成的黑色污染,下边的绿色山峦图形就代表我们要守护的绿水青山。”刘刚学说。
2023年以来,延长县检察院依托“延益井”公益诉讼品牌,着力打造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努力为保护当地的绿水青山贡献检察力量。他们以“照好一口井,看好两条河,管好三形态,办好四类案”为工作主线,聚焦当地黑色污染难题,融合四大业务,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提起公诉等方式,追缴生态环境赔偿金250.23万元,督促异地补植林木500余亩,清理黑色固废4000余吨,治理水域面积10.6余亩,清理污染河道15.6公里。
同时,延长县检察院积极拓展“检察+”工作格局,与县人大、政协以及多个行政部门签订协作机制,邀请20名志愿者利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参与公益诉讼工作,形成“检察+人大+政协+行政+群众”的多中心共治、多部门合作、多主体协同的大生态环境治理新局面,并融合“四大检察”同发力,构建“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生态修复为补充”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