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 四川监狱提醒考生注意“避坑”

  
2024-06-19 10:48:2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金堂监狱供图

高考像一块里程碑,预示着莘莘学子人生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在等待成绩公布、志愿填报和录取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花时间考驾照或者做暑期兼职,不法分子也瞅准了这个时机,各种各样的陷阱、骗局开始“蠢蠢欲动”。近日,四川监狱发布两起案例,提醒高考考生注意“避坑”。

给钱就可以包过,你敢信?

高考后,很多年满18周岁的同学都会选择考驾照,可这时正值酷暑,顶着烈日练车实在考验意志力。

“给钱就可以包过。”这是金堂监狱罪犯苏某入狱前,给参加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的学员编织的谎言。


2022年至2023年期间,在某市从事机动车驾驶培训工作的苏某,在阮某、李某、尚某等人的帮助、居间介绍下,先后向多名考生承诺“包过”并每人收取6000元至6500元费用,为其在考试中使用窃听、窃照作弊器材进行作弊。

“我想只要做得隐蔽,就不会出事。”然而,对法律的漠视却让苏某付出了应有的代价。2024年3月19日,苏某因犯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同案人员也分别被判处不同刑期,并处罚金。参与舞弊的学员也受到了相应处理:考过的成绩作废,学籍注销,一年内不得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驾考有严格的考试流程和监督机制,重重把关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切莫心存侥幸轻信他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泼天的富贵,真的“刑”!

介绍提供银行卡,给了银行卡还要取现?找卡、供卡、“刷流水”,是“零成本”还是“高代价”?

“我就借了几张卡,怎么就犯罪了呢?”金堂监狱罪犯罗某入狱后,反复提及这个问题。


然而,事实并非罗某口中所谓的“就借了几张卡”。2022年7月,想要赚点零花钱的罗某无意间看到路边“专业贷款”借贷小广告,便试着添加了上面的微信,当天就有人让他提供银行卡流水,并指示他用流水做贷款。此时,罗某已经有所警觉,但是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向“上家”提供了10张银行卡,并配合刷脸认证。罗某尝到了“甜头”,随后介绍两名朋友为不法分子提供银行卡“刷流水”。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久后,正在某火锅店工作的罗某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后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两名朋友也被另案处理。

第一次掌握银行卡的你请牢记,“跑分”“刷单”都是“出借”个人信息,“帮信”即“帮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拒绝沦为犯罪“工具人”。

四川监狱提醒:哪有什么可供投机取巧的“捷径”,也没有神通广大的“能人”打开后门,更不会有“大馅饼”从天而降,人生的考试不止高考,欢迎各位高考考生来到大人的世界,也希望你们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不要留给不法分子任何可乘之机,顺利通过人生的各种考验。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