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26个离散家庭团圆 送小狗陪伴独居老人
这个山区里的派出所把群众事放心上
龚翼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文/图
今年春节,对于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荣华村的彭大娘一家来说是一个团圆的春节。离家出走22年的小儿子王福(化名),在广元市公安局昭化区分局王家派出所的帮助下回家了。
为26个寻亲家庭“点亮”回家路
“再往左边一点,好了好了,这下就对称了。”在彭大娘家的屋门前,王家派出所所长俞开江站在楼梯上举着灯笼,彭大娘则在一旁帮他看看灯笼是否挂正,辅警祝松和王福忙着贴春联,大家一边忙着手上的事一边拉着家常。
“春节到了,我们来看看你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地方说一声就是了。王哥,回家差不多一年了,就不要再跑远了,现在家乡条件也好了,就近就能找到地方打工挣钱,老母亲岁数不小了,多在家里陪陪她。”俞开江说。
“好的,俞所,太感谢你们派出所了,让漂泊在外的我回家了。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以后一定会加倍孝敬老人。”王福回答道。
王福今年50岁了,他在2001年的时候到广州务工,后因个人原因与家人失联,彭大娘多方寻找无果。
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彭大娘心里一直有个念想,儿子一定会回来的。2018年,在彭大娘的精心操持下,将昔日的土墙平房建成了三层楼的楼房。“他一个人在外面肯定吃了很多苦,希望他回家的那一天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彭大娘说。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2021年,荣华村治安明星老夏将彭大娘儿子失联的情况告诉了俞开江。王家派出所经过大量的工作,用了两年多时间终于与王福取得了联系。刚开始王福内心很抵触认亲,他认为自己无颜面对家人,经过俞开江数次的沟通,王福最终决定回来和母亲一起生活。跨越22年,一家人终于团聚。
在大家的努力下,彭大娘家挂起了大红灯笼,贴好了春联。在红红的灯笼和中国结的映衬下,房前屋后都充满了年味与温暖。
声声呼唤牵扯着跨越数十年的思念,久别重逢的亲人抱头痛哭,破镜重圆的家庭笑逐颜开。近年来,王家派出所民辅警见证了太多这样感人的画面。
为加强与辖区群众沟通联系,王家派出所组建了涉及千家万户1.8万余人的200多个警民联系微信群。每天,数条信息从群里跳出来:户籍办理咨询、矛盾纠纷诉求、疑似电诈求证、“寻亲”求助……
时间一长,王家派出所民辅警成为了群众在网络上时刻找得到、呼得应的人,所长俞开江则成为了群众信得过的知心“网红所长”。
一天,银鱼村的何女士给俞开江发微信私聊,试探着问能否帮她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第二天,民警便到何女士家了解情况。
“警察同志,一定要帮帮我们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我求求你们了”,何女士哭诉着恳求。13年前,何女士的儿子小刘因家庭矛盾负气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多年来,何女士到处张贴广告、发寻人启事,但依然没有失散儿子的消息。何女士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派出所的工作上。
“这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与期待,大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派出所把帮助寻找小刘作为最紧要的大事,‘寻亲计划’紧锣密鼓地进行。”俞开江说。
民警通过走访调查、户籍筛查等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与在外地的小刘取得了联系。经过反复疏导沟通,最终消除了小刘与家人的隔阂。
“妈妈,我回来了!”时隔13年,当车门打开时,小刘与何女士久别重逢。小刘被找到的消息在银鱼村传开了,村民们纷纷为民警点赞,派出所陆续接到多名群众的“寻亲”求助。“事关群众利益,必须做细做好”,2021年,王家派出所决定开启“助力团圆”行动,践行为民办实事的暖心之举。
“助力团圆”行动是一场场持久战,需要的是耐心细致,是执着坚韧。派出所工作千头万绪,“寻亲”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警力。但事关群众幸福冷暖,寻一位亲人,暖一方百姓,王家派出所的民辅警挤出时间倾情倾力,将每一起“寻亲”设为“闹钟”,每天进行提醒,把群众的事作为派出所的头等大事。“助力团圆”行动是一场场爱心接力、一次次温暖传递,也是照亮“回家”路的灯。
自2021年公安部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王家派出所在辖区内积极完善父母寻找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发动基层社区力量,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目前已累计帮助26名寻亲者成功找到亲人,其中时间跨度最大的长达43年。
办好民生小事 让群众过好平安幸福年
除了为民亲民“团圆认亲”工作,王家派出所还承诺每年为民办事1000件。“既然承诺每年要为辖区群众办大小实事1000件,说出的话一定要兑现,而不能让它成为空话套话。”俞开江告诉记者。
为此,俞开江把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等写在日记本上,装在心窝子里,他不但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带领派出所的“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辖区孤寡、“空巢”老年人做农活、做家务,而且还发动派出所民警捐款,在年末的时候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送温暖、送慰问。
王家镇银鱼村三社80岁的许大爷就是俞开江心中放不下的人。春节前的一天早上,许大爷拄着拐杖走进了派出所,一见到俞开江,他立马拉着俞开江的手不放。“俞所长,你送我的‘欢欢’不吃米饭,太难伺候了。”
“欢欢”是一条小狗,是俞开江去年11月想着许大爷一儿一女都长期在外打工,几年都很难回家一次,怕许大爷一人在家孤独,便买来送给他的。取名“欢欢”,就是想着小狗能陪陪许大爷,带给他一些欢声笑语。
“不要急,等会我送你回去,顺便买点狗粮去看看‘欢欢’。”俞开江看着许大爷着急的样子立马放下手上的工作和他寒暄起来。
俞开江一到许大爷家,“欢欢”就摇着尾巴扑了过来。刚从外地回到家的许大爷的大儿子也从屋里迎了出来,“俞所长,我爸今天早上六点一起床就开始念叨要去你那里,拉都拉不住。我爸就这样,高兴不高兴的事都要找你说。”
“找我好啊,几天见不到许大爷我也很牵挂他,你们做儿女的平时也要多回来陪陪才是哈,他就是一个人在家太孤单了,想找人说说话。”俞开江说。
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王家派出所的工作却是忙碌的。正聊着,派出所一个电话打过来,是长青村出了一起交通事故,需要民警现场去处理。10分钟后,俞开江赶到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了解有无人员受伤、照相、查询车辆信息……
王家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王家镇、磨滩镇属于典型的农村山区,户籍人口2.93万,常住人口1.76万。随着春节的到来,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回家乡。如何提高返乡人员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帮助辖区群众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牢牢守住工作一年挣来的辛苦钱,成为了春节期间王家派出所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了让防诈知识深入人心,王家派出所除了通过辖区LED电子屏宣传、乡村大喇叭循环播放、微信朋友圈“每日防骗”提示、防骗“视频号”推送等,更是利用春节期间群众举行婚礼,赶场等机会,持续、动态宣传反诈知识,将防范网络诈骗做到“家喻户晓”。
在街面巡逻了一圈回到派出所的民警那烊告诉俞开江,“镇上李家嫁女,开了30桌坝坝宴,闹热得很”。
“嘿嘿,人不少啊,你们带上反诈宣传资料,我们去做一个宣传。”俞开江说。
装上资料,俞开江和民警那烊、辅警祝松来到婚宴现场。
“大家有没有不认识我的?”
“没有。”300余人齐声答道。
“我在这里首先祝福一对新人新婚快乐,家庭和睦。同时也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些反诈宣传资料,大家拿回去给家头的亲戚朋友看看,千万不要上电诈的当,一起守护好自己和身边人的钱袋子。”
“要得要得,要不是俞所长平时说的多讲的多,我那幺儿都不晓得被骗几次啰。”座位上一位老大爷站起来说道。
近年来,为减少辖区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王家派出所开展多维度防控、多层级宣传,坚持精准劝阻、加强“易骗对象”的精细管理,创新推出反诈“两进三清四增强”工作方法,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电信诈骗“防火墙”,有效保护了辖区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反诈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无论是多做一点助力离散家庭团圆,多走一步让独居老人不孤单,还是多说一句帮助群众捂紧钱袋子,这些都是我们派出所为民服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把群众当成‘心上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心上事’,倾情倾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俞开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