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琪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周靖 文/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今年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德阳市政协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康琼提交的提案是:打造全国首例现代化法治文化陈列馆塑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康琼发现,近年来,在法治文化建设中,打造特色品牌是推动法治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来看,全省还没有专门的以法治文化陈列馆为载体的法治教育基地,导致法治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此,康琼建议,全省应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法治文化品牌建设,按照“打造‘交互式’法治文化高地,提升法治研究宣传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法治文化的影响力。
“法治文化陈列馆建设在补齐短板弱项、创建法治文化品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有效载体、拓展法治教育辐射面,整合校地资源、打造厅市合作典范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康琼在提案中指出,厅市共建现代化法治文化陈列馆,不仅能增强公民对法治的感观认知,提升法治意识,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全省的法治文化形象,推动全省法治教育迈上新台阶。
康琼建议,要精品化打造,共同建设特色陈列馆。“法治文化陈列馆规划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按照思想性、知识性、欣赏性、示范性、教育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增添可观、可触、可衡量、可感受的表达形式和多样化的设施设备,运用图文、影视、文物等,多维度、全景化展示的法治文化体系、法治建设历程和法治建设成果”。她指出,展厅可以设置序厅、古代法制文化展示区、近代法制文化展示区、现代法治文化展示区、法治教育实践功能区5个部分布局。全面展示四川从建立司法制度到加快地方立法进程,从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改革到探索社会治理法治路径,从加强顶层设计到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实现“法制”到“法治”和“管理”到“治理”的历史跨越和重大转变,主动将四川法治文化融入陈列布展,塑造四川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要科学化部署,分步推进陈列馆建设。”康琼希望,建设法治文化陈列馆需要科学化的部署和分步推进,要明确建设目标、做好前期调研、制定建设方案、合理安排预算、分步推进建设、做好后期维护和管理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由司法警官学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概念设计方案和项目预算,确保展馆的建设有序推进,高质量建设。”
康琼表示,陈列馆建设要项目化实施,共同争取省、市财政支持。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的决策部署,建议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和德阳市委、市政府共同将四川法治文化陈列馆建设纳入重大2024年文化产业项目,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此外,康琼还建议,陈列馆建设要多元化协同,完善厅市合作推进机制。“以四川法治文化陈列馆为载体的法治教育基地是一个现代社会综合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也是整个德阳市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较大的综合性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因此她建议建立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四川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德阳市政府、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协调机制,研究部署基地建设各工作,统筹基地建设工作;同时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协调联动机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互相交换彼此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共同协商解决共建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希望可以依托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和法治专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德阳的资源优势,强化厅市合作,共同打造现代化法治文化陈列馆,”康琼希望,建设具有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塑造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法治文化特色品牌,为四川法治示范创建开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