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两会·声音⑱|省人大代表何显兵:家校并重 综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4-01-23 11:33:1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引发热议,甚至不乏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同时,大学在读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隐忧,而这主要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疾患在大学阶段继续发展的表现。因此,加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已经刻不容缓。”1月23日,省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何显兵带来了《关于综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何显兵认为,诱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休息娱乐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小学教育虽保障了小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但部分家长基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鸡娃’现象,难免压缩了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而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休息娱乐时间则由于升学压力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何显兵对部分城区高中进行了调研,发现高中每周通常只放半天假或者一天假,学生放假也以“补瞌睡”为主。“休息娱乐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部分中小学生难以承受巨大压力而罹患心理疾病。”何显兵说。

其次,个别中小学生家庭关爱的缺失、部分家庭教育理念存在的弊端,也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忧。“现实不乏学生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关爱而选择轻生,也有部分家庭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采取‘高压’政策,给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引发心理疾患。”何显兵说。

此外,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也是诱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何显兵认为,目前学校多把学生成绩视作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导致个别教师过分重视成绩,对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缺乏正面激励,甚至存在不尊重学生人格的个别现象。也有个别教师忽视了青春期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过分重视纪律观念,对“个性突出”的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教导。

因此,何显兵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从充分保障学生休息娱乐时间、对中小学教师实行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方法培训、对中小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三方面,综合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调研情况,何显兵认为高中学生因升学压力、学校竞争等因素,其休息娱乐时间保障程度远不如初中生和小学生。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研判,出台政策保障高中阶段学生必要的休息娱乐时间。考虑到部分高中生实行寄宿制,建议推行集中归家休息制度,即每个月集中放假两天,以缓解学生情绪焦虑。

“呵斥、讽刺式教育方式虽非普遍现象,但仍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了个别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这无疑是加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疾患的重要原因。”何显兵建议,引入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队伍,依托第三方组织资源定期开展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更新教育理念。

家庭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何显兵呼吁应重视家庭教育,建议引入大学心理学和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依托第三方组织资源针对中小学生家长定期开展未成年人身心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