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首件!通过获取电话号码换礼物要被判刑

  
2023-12-27 17:10:05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夕又

很多人都遇到过街边做活动推广的情况,有些是填写问卷或者注册app等形式领取礼品,有些是扫描二维码或者填写隔热信息等换取礼物。然而,这看似有利双方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风险。近日,崇州法院就审理了通过获取电话号码换礼物的方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也是崇州市首件因被告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而被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

被告人曾某、何某系崇州某地居民,因长期在家刷视频,两人得知贩卖他人电话号码可以获利,于是便萌生出了贩卖他人信息赚取外快的念头。2021年5月至7月期间,被告人曾某、何某通过摆地摊的方式,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告知只要填写一个注册信息就可以获得礼品,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众前来注册。经查,二人通过赠送日用品的方式,吸引群众注册快手、抖音、淘宝等手机应用账户从而获取公民电话号码及短信验证码,并将获取的电话号码及短信验证码提供至上家建立的微信群中,非法获利1万余元。

该案被移送至崇州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曾某、何某二人为了在商业推广中牟利,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将获取的他人手机号码和手机应用注册验证码出卖给他人,情节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崇州法院当庭宣判,分别判处两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七个月、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7000元。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判决两名被告人缴纳公益赔偿款13131元,并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起十日内在市级媒体向社会公众道歉。

在此,崇州法院提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话号码和验证码也成为了能够识别自然人身份的个人信息,许多群众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电话号码和短信验证码是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一旦被别有用人的人窃取进行非法交易,很可能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对此,大家面对街边不明身份之人利用小奖品诱导提供电话号码及验证码的行为,应当提高警惕,对可疑人员及时报警处理,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切实保护自身权益,避免个人财产损失。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