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故事丨走心民警助力罪犯“走向新生”

  
2023-10-23 15:19:3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见习记者 李季

“给妻子写封信吧!把你想说的话,未说出口的道歉都写在纸上。”近日,锦江监狱民警正在耐心开导深陷自责、万念俱灰的张某。


张某,33岁,因醉酒驾车,造成2人死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老婆,算算日子,我们已经分开406天了,如果不是我当时的一念之差,我们也不会阴阳两隔。这406天,每一天我都在忏悔!我一定积极改造,为我犯下的过错赎罪。”

在监狱民警的开导下,张某开始提笔写下给妻子的信。然而,这封信却再也无法送到妻子的手中。


在一个11点的深夜,张某与朋友聚完餐准备回家,安静的城市、空荡的街道,让张某放松了警惕,在醉酒的情况下错误的选择自己驾车。也正是因为侥幸心理,这个错误的选择直接导致两个生命的终止,一个是路边的行人,一个是坐在副驾驶的妻子。

 原本张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青梅竹马的同学,女儿刚刚出生,乖巧可爱。但却因为张某的醉驾肇事毁掉了自己的家庭和受害者的家庭。

狱中的张某深陷对受害者、对家人的自责当中,时常在脑海里回忆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到夜晚便辗转难眠,导致改造积极性差,有较为明显的抵触心理。

很快,监区民警观察到张某对改造的抵触心理,为治疗张某的“心病”,监区民警开出3剂走心“良方”。监区民警关注张某的心理状况,通过做大量思想工作,不定期开展个别谈话和心理辅导,纾解张某的情绪。在谈话的过程中,监区民警了解到张某内心的痛苦。为打开张某的“心结”,监区民警鼓励张某给去世的妻子写一封信,用文字去宣泄自己未说出口的歉意和悔恨。同时,引导张某阅读心理书籍调节情绪,鼓励他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监区民警开出的“良方”产生了积极效果,张某逐步构建起改造信心,改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升。


张某开始看到生活的希望,不再颓废,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改造当中。张某对民警说,“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自己的踏实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出去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自己对他们造成的伤害。”

“等我出狱后,我会带女儿来看你……”张某写下出狱后要做的第二件事。他打算带着女儿去妻子墓前,告诉她,自己会好好照顾两边的老人,陪伴女儿长大。

编辑:谢梦吟   校对:张晓雨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