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脸,被AI“换”走了吗?

  
2023-10-14 18:32:37
     

吴霜雪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显云

10月13日,记者从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今天我们要聊聊一种你可能不陌生的技术——AI换脸,没错就是那个当你刷到一些短视频看到里面明星时,一边看一边想“这个明星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的技术,你可别小看了这个技术,它可能正在悄悄地侵害你的个人信息安全!那么AI是怎么诈骗的?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AI诈骗的那些“套路”

  1. 视频冒充

利用AI技术,制作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视频,用来冒充你熟悉的人,例如亲友、同事等,骗取你的钱财。

2.换脸陷阱

通过AI换脸技术,让人们在视频通话中看到的并非对方的真实面孔,而是经过替换的“假面孔”。这类陷阱常常出现在社交媒体、视频会议等场合,极具迷惑性。

3. 声音诈骗

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仿他人的声音进行诈骗。即使你的亲友并未给你打电话,你的钱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

4. 自动回复

通过AI技术,模拟受害人的自动回复功能,以受害人的名义进行诈骗。比如,模仿你常用的语言和口吻跟你的亲友聊天,骗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如何防范AI诈骗?

1.提高警惕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信息和电话,要坚决拒之门外。

2.确认身份

在转账、提供个人信息之前,务必通过其他途径确认对方的身份。比如两个人之间才知道的一些事情或暗号。

3. 保护隐私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家庭地址等。

4.学习识别

多了解一些AI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假冒的影像和声音。

5. 安全软件

使用具有AI防护功能的安全软件,可以帮助你拦截和识别可能的AI诈骗信息。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官提醒: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我们在充分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一定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编辑:王硼   校对:张晓雨   审核:代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