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院:以数字化绘就智慧服务全新图景

  
2023-08-07 15:26:0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魏丹 夏菲妮

“周末法院不上班,急需立案怎么办?”“白天没时间去法院,晚上法院又下班了怎么办?”“开庭当天临时有事,去不了庭审现场怎么办”......如今,那些曾困扰群众来法院办事难等问题已经成为过去式。

近年来,四川法院紧扣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新要求,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和为民司法优质化工作要求,加强现代技术与法院智慧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格局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四川法院在线诉讼服务体系,以数字化绘就智慧服务全新图景。

法院里的“ATM机”,开启诉讼服务新模式

“如今法院都下班了,还是可以立案。没想到现在去法院办事竟然这么智能方便!”近日,绵阳市民王女士,下班后就近在家附近的经开区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立案后感叹道。


不止在经开区,目前绵阳市已建立了12个“24小时”自助法院,配有自助送达终端、智能窗口终端、自助缴费终端等多种智能化自助设备。据绵阳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通过这些设备不仅能自助立案,还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诉讼引导、诉状生成、诉讼风险评估、费用缴纳、案件查询、在线阅卷、领取文书等30余项流程办理。诉讼服务不受时间限制,时空也不受限。市内跨域立案、材料收转等,群众可以就近办、一站通办。今年1月—6月,绵阳法院已为当事人提供自助服务7600件次。

“‘24小时自助法院’如同银行的‘ATM机’,能够为群众提供‘7×24’的全天候自助服务,不仅可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和诉讼成本,也将极大地拓宽法院提供司法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传统的诉讼服务中心在智能化时代的一种创新演变,实现了从人工到智能、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目前全省已建成“24小时自助法院”近百个,并在推进相关建设过程中,各地法院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当地特点,不断进行提档升级,努力实现诉讼服务“一站办、就近办、随时办”。

隔空庭审“线上见”,打造智慧庭审新样本

发表意见、提交材料、确认笔录......在宜宾市翠屏区法院审理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中,双方当事人通过“云上法庭”参与了庭审,全程视频画面清晰流畅。该案的被告及委托诉讼代理人均在外省,路途上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得以节约。

“云上法庭”的使用是我省法院加强互联网在线庭审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一般的远程互联网庭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网络信号不稳定,参审环境信息采集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线上审判进一步深度融合?四川各地法院一直在探索新路径。


2020年5月,由成都中院牵头打造的“5G智慧参审室”在全国率先建成使用。相比一般的远程互联网庭审,“5G智慧参审室”具有统一平台、固定场所、标准设备和通行规范,因此在线庭审的过程更清晰流畅、信息更安全、操作更规范、设备更完善、环境更庄重。

“我们在大运法庭、律师事务所等专业司法服务场所和社区服务点等都设立了‘5G智慧参审室’,当事人只要在参审室里通过连接法院在线庭审平台,就可以和任何一个法院进行在线庭审。”成都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已设立23个“5G 智慧参审室”,为近2000人次提供便利服务,让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真正做到“提证入场”“一步到庭”。

如果说“5G智慧参审室”打造了电子化诉讼新样本,那崇州市法院打造的“数字法庭”和“数字法庭驿站”则是进一步让新样本在山间村落里落地生根。

2022年6月,崇州市法院把位于乡镇上的街子旅游环保法庭升级打造成全省首个“数字法庭”。“相比一般的派出法庭,‘数字法庭’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实现立案、审理、开庭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在线办理。”崇州市法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不仅如此,为了真正帮助老年人等数字弱势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去年8月,崇州市法院进一步聚焦偏远山区,在文井江镇鸡冠山分中心设立首批“数字法庭驿站”。

“考虑到很多山区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家里没有电脑等设备,如果需要办理诉讼业务就得来回跑,所以我们把数字法庭再往前推进一步,在偏远地区设立了驿站,还配有专门的智诉辅导员做好人工指引。现在当事人同样在驿站就能远程参加庭审,以及在线办理其他诉讼业务,努力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远程诉讼的需求。”该名负责人如是说。

多元解纷“上云端”,助力诉源治理新格局

智慧诉服不仅能让法官和当事人“线上见”,也能让调解员“上云端”,和当事人“面对面”。


今年3月8日,在天全县法院始阳法庭5G“石榴籽”调解室里,一场“云端”调解正在进行着。调解室里坐着一名藏族调解员,墙上的屏幕一端连着当事人杨某和法院的调解员,还有一端则是连着在外省的另一方当事人多某(藏族)。

此前,多某与杨某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当事人因为语言不通等问题,该事故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天全县法院“石榴籽”调解室收到这起案件后,立即连线精通藏语且了解民族风俗的藏族调解员共同参与此次调解。最终,通过调解员们“藏语+汉语”隔空远程调解的方式,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书,圆满完成此次调解。

“为了高效多元化解民族地区纠纷,去年5月,我们在始阳法庭正式挂牌成立雅安市首个5G‘石榴籽’调解室。”天全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在线调解并不是简单的和调解员打视频电话,对设备、环境、功能同样有着严格要求。同时,5G调解室通过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也实现了与当地“藏汉双语调解室”“索玛花”工作室共享调解资源、协同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为民族地区多元解纷和基层治理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保障。

“如今,像这样的在线多元解纷平台已经遍地开花。”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补充说,峨眉山市法院打造的“云上金顶”线上解纷平台,确保及时快捷地处理涉旅游纠纷;遂宁市船山区法院以“法院+行业”“线上+线下”的金融纠纷化解新模式,实现金融纠纷案件在线“云”调解,真正调动金融机构自身力量和行业力量共同参与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广汉法院搭建在线调解平台,让当事人自由选择类型化调解组织及100余名特邀调解员,让当事人体验“一路畅调”。

“这些解纷平台和资源最终都与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连接,确立了以线上司法确认为主导的诉非实质化对接制度,并聚合了线上线下解纷资源,综合提供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等线上司法服务,实现多主体、跨场景互联互通互融,拓展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空间维度。”该名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全省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进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与人民调解、专业调解等多元调解主体对接,嵌入道路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专业化调解平台激活各方力量深度参与在线调解,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当事人也可以在平台直接向法院申请立案,实现诉调高效对接。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今,全省法院已通过在线调解平台成功调解案件95万余件,多元解纷工作卓有成效。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