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大运会哪些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大运期间游客是否能吃得安心,大运场馆施工是否符合要求……这些都是成都检察官关心的事儿。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检察院了解到,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为护航大运会,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知识产权保护、食品安全、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力争以高标准高质效的检察履职,为举办“简约、安全、精彩”的成都大运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座谈会在天府中央法务区召开
检察官与“益路蓉行”公益诉讼志愿者开展运动急救医疗设备公益诉讼调查
今年,四川省检察院印发的《2023年四川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要点》,明确规定要切实保护大运会赛事直播、视频转播及相关周边产品的知识产权。成都市检察院与成都市中级法院会签《关于加强成都大运会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机制的实施办法》,就检法协同推进大运会知识产权司法衔接机制、案件会商、联动协作等达成共识。
记者了解到,在本届大运会上,蜀锦工艺被运用到奖牌绶带制作中。此前,四川天府新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以蜀锦保护为切入点,成功办理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相关部门打造蜀锦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体系。
而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在前期实地调研和检企联络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涉大运会本土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空白地带’等问题。因此,该院在四川省检察院和成都市检察院的指导下,进一步厘清涉大运会知识产权的范畴,对东安湖商圈的重要地名、知名建筑物和赛后运营所蕴含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梳理,对已被抢先注册的涉大运会商标做好注册信息的调查工作,并联合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指导和维权援助。同时,该院建立“行政+检察”双报联络机制,摸排恶意注册、囤积涉大运会商标的行政监督线索,移送恶意抢注商标违法线索3条,制发检察建议1份,帮助企业对8个被抢注的商标成功维权。
“施工现场已采取封闭隔离等防尘、抑尘措施,并按要求设置了行人警示标识。”7月初,成都市青羊区检察院对某大运会场馆外施工区域扬尘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回访,现场察看整改情况。原来是今年5月初该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某大运会场馆外施工区域未采取封闭或隔离等防尘措施,也未按规定设置提醒行人注意的警示标识,可能给生态环境和过往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该院向相关街道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做好对该场馆周边施工作业违规行为的监督,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安全施工的管理。
此外,成都市检察机关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食品、交通、治安等领域专项监督,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出行安全治理,优化场馆设施和周边环境。
其中,为确保大运会期间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都市两级检察院通过受理公益诉讼监督线索,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对大运会场馆周边自动售货机贩卖食品的保质期、冷链食品保存、散装食品标识等问题开展检查。
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深入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被称为心脏骤停者‘黄金4分钟’的‘救命神器’)规范配备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对辖区大运会场馆AED配备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就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确保AED规范配备、发挥实效。
在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大运会指定酒店周边娱乐场所开展专项检查时,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派员到场,重点就娱乐场所是否规范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是否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事项进行现场监督,共同推动疏于履行义务的娱乐场所及时整改,保障经营场所安全,为大运会举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与此同时,今年4月成都市检察院还统筹制定《“大运有我·成都检察在行动”活动方案》,依法严厉打击涉大运会盗窃、诈骗、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