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妇女署近日在成都市共同举办“妇女权益保障司法理念与实践经验”国际研讨会,旨在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会上,国内外法官代表和专家学者结合案例开展深入研讨,总结反家暴司法实践成果,汇聚全球智慧与经验。
在“家暴认定的证据规则”专题讨论中,各方结合家暴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针对证据审查及认定的实践困境与经验做法进行探讨。与会人员认为,在家暴案件中,允许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跨学科知识,有助于准确认定证据及行为性质。
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与执行”专题讨论中,各方针对实践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标准、联动执行等经验做法进行研讨分享。与会人员认为,充分运用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赋能,可以使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执行更加高效便捷。
在“涉家庭暴力案件中司法工作人员的职业保障机制”专题研讨中,各方围绕团队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会人员认为,保障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与职业安全,开展专业的培训提升能力,是实现反家暴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研讨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王中明指出,中国法院始终秉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立场、理念,致力于推动完善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机制,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并为实现“零暴力”目标不懈努力。
会议召开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25年度反家暴典型案例,从近三年生效的涉家暴案件中选择8个典型案例公开发布,案例包括对精神暴力的认定、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跨学科知识、“一站式”反家暴联动机制、家务劳动补偿金的判赔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法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2个省(区、市)的地方法院代表,联合国妇女署代表,以及来自美国、德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法官、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