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垄高粱引发“全武行” 检察官调解化解亲兄弟十余年积怨

  
2025-11-26 14:30:12
     

因几垄庄稼过界,亲兄弟拳脚相向、妯娌互殴,婆母阻拦未成,造成多人受伤,2人涉嫌故意伤害罪面临刑责。是简单起诉,让亲情彻底破裂?还是另辟蹊径,从根源化解矛盾?

这起由两家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从公安机关立案侦办,到检察机关上门调解,终于峰回路转,用“法理+人情”实现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这场延续十余年的恩怨迎来了温暖的转机。

几垄高粱过界引发“混战”

家住宜宾市南溪区大观镇的李家两兄弟,房屋和田地紧挨着。可就是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距离,却成了兄弟俩的“矛盾分界线”。父亲去世后,兄弟俩因土地继承、赡养老人等问题已积怨十余年,生活中更是经常产生摩擦。

2023年7月20日,弟媳刘某乙因不满哥哥李某种植的高粱过界占其土地,抄起剪刀咔嚓几下便将高粱剪掉,由此点燃了这场冲突的导火索。两天后的7月22日,两兄弟、两妯娌互砍对方果树、高粱等农作物。随后,矛盾进一步升级,兄弟二人互殴,造成弟弟受伤,弟媳刘某乙、嫂子刘某甲和兄弟俩的母亲陈某某互相抓扯、咬打,造成3人均不同程度受伤。经鉴定,弟媳刘某乙、母亲陈某某的伤情被评定为轻微伤,嫂子刘某甲的伤情被评为轻微伤、轻伤二级。

2023年9月12日,宜宾市公安局南溪区分局以李某、刘某乙涉嫌故意伤害罪分别立案侦查。2024年10月15日,该局将案件移送宜宾市南溪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走访调查揪出矛盾“死结”

宜宾市南溪区检察院受理这两起故意伤害案件后,根据该院《关于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工作衔接机制(试行)》规定,由控告申诉、刑事检察部门对案件进行了风险评估。承办检察官结合案情与证据综合研判,认为两起故意伤害案属同一事件、同一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办理该案应兼顾法理与情理、注重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若单纯提起公诉,难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各部门经协商决定,将两起案件并案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达成和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

为了摸清两兄弟的矛盾根源,检察官“双管齐下”,一方面埋头“啃案卷”,理清案件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去村里“接地气”,听听当事人和邻居的真实想法。经过对两兄弟家庭成员、邻居、村社代表、派出所等多方走访调查,检察官得知兄弟二人因埋怨父母对财产分配不均而积怨,后因生活琐事加深矛盾。此次案件已经派出所、村委会等多轮调解未果,双方对立情绪持续激化。两兄弟表示,对彼此造成的伤害愿意一笔勾销,各自承担自家的医疗费,但对于母亲的伤情,双方均不承认是自己造成的。到底由谁承担母亲的医疗费,双方僵持不下、持续对抗。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

掌握争执焦点后,宜宾市南溪区检察院控告申诉、刑事检察、民事检察等部门的检察官们组成调解团队,上门对两个家庭进行释法说理、沟通疏导。调解团队采用“背靠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与两兄弟、两妯娌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鼓励双方注重情感沟通、以亲情为重;再利用“利益平衡法”,释明本次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后果,劝导双方各让一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最终,在充分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双方就母亲的医疗费、赡养责任等达成一致意见,并在村支部书记、家族长辈和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签订了《刑事和解协议》。

鉴于犯罪嫌疑人李某、刘某乙具有自首、认罪认罚、达成刑事和解并获谅解等法定从宽情节,且社会矛盾已得到实质性化解,宜宾市南溪区检察院于今年5月25日依法对二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子,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承办检察官表示,“法律的刚性在于惩恶扬善,但司法者的温度在于修复社会关系。基层治理需要法理情的交融,检察机关不仅要依法办案,更要善于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让法治阳光照进现实。”

(陈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