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四川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80%人民调解案件“不出乡”

  
2025-11-20 11:39:0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李季

1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王乾围绕四川“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成就作介绍并答记者问,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应急管理厅有关负责人参加答记者问。

省、市、县联动开展“八五”普法、“宪法宣传周”、“法律七进”、“法治四川行”等宣传教育活动,创建70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养21.7万名“法律明白人”;五年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62.2万次,超过80%的人民调解案件在乡、村两级得到就地妥善处置;全省近1500万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13.57万名专业社工,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温柔力量”……发布会上,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描绘出5年来社会治理成效的实践缩影和生动图景。

法治筑基

社会治理交出“平安答卷”

五年来,四川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法治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省、市、县联动开展的“八五”普法、“宪法宣传周”、“法律七进”等活动,将法治精神播撒到每个角落。70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21.7万名“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如同星星之火,在基层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全国唯一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国家标准化试点顺利推进,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让专业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从成都大运会到世运会,法治为各项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日常治理中,公安武警联勤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的有效落实,构筑起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维护社会秩序层面,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铁腕禁毒,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法治利剑始终高悬,切实守护着巴蜀大地的安宁与祥和。

全省近1500万名注册志愿者、7万余支志愿服务队、13.57万名专业社工,成为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温柔力量”。从重大赛事展会到抗震救灾一线,“微光成炬”的志愿服务温暖人心,映照出社会的文明进步。公安系统孵化的“灯城义警”“三雅红袖”等平安类社会组织,以及“义警+社工+志愿者”模式,进一步织密了群防群治网络。

科技赋能实战

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66亿元

四川在城市和城镇地区公安派出所全面推行“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模式,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实施社区民警全员化和“一村一辅警(警务助理)”全覆盖,推动全省70%以上的派出所所长和社区民警进入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或社区(村)两委,6000余个警务室与社区(村)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同址办公,80%以上的派出所推广应用“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模式。

通过内外协同联动,全省公安机关就地排查治理突出风险隐患10.43万起,关爱帮扶易受侵害风险未成年人1.64万名,采集维护基础信息4031万条。

在科技赋能实战方面,四川健全“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大力推动“四川e治采”“四川e码”网格化、社会化应用,逐步构建起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工作新体系,累计推送反诈预警指令1017.78万条,开展防范宣传941.66万人次,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66亿元。引入AI技术深度拓展风险隐患信息源,建立完善全省矛盾纠纷资源库和分级干预化解机制,推动532.26万起矛盾风险就地解决、合力解决、督办解决,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成功率达91.56%。

深入推进省级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建设运行智慧平安小区32089个,覆盖城镇实有人口近2000万人,覆盖率达57.31%。持续深化“数据要素×”“人工智能+”成果模型化、实战化应用,加速形成“主防”模型矩阵,累计向基层发出风险提示575批次,精准支撑各地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构建起公安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服务平安建设的新形态。

在主动预防方面,四川紧盯“最小单元”,推动全域立体布防。加快街面、社区、单位等基本防控单元建设,持续深化“巡防处”一体化勤务机制改革,建成街面警务站266个,推动20133所中小学幼儿园补齐补足校园硬质隔离和防冲撞设施。大力孵化培育平安类社会组织,指导各地成立义警协会32家,组建平安类志愿组织3575支。

创新多元解纷

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四川从场所设立、队伍配备、制度执行、工作保障等方面着手,全面加强以村(社区)调解组织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将人民调解延伸到家门口,服务到群众身边。持续健全调解员选聘机制,大力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人民调解员教育培训,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4.09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人民调解员19.85万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从2020年的7465名增长到2024年的22948名,实现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健身”与“瘦身”有机统一。

坚持“一年一主题,年年有行动”,紧扣形势变化,部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坚持“社会生活变迁到哪里,矛盾纠纷延伸到哪里,调解阵地就拓展到哪里”,牢牢守住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传统领域,主动跟进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筑牢“第一道防线”。“十四五”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62.2万次,调解矛盾纠纷190.4万件,成功化解188.2万件,预防矛盾纠纷32.1万件,超过80%的人民调解案件在乡、村两级得到就地妥善处置,有效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建立健全调解工作制度,着力加强行政调解,稳妥推进商事调解,不断健全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机制,持续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以“调解+”和“+调解”为总体思路,对内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资源,对外加强与法院、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主动融入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的多元解纷体系,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组织、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品牌个人调解室等入驻县、乡综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