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冰玉)让专业社工参与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效果如何?自2015年5月27日起,锦江区检察院联合公益组织,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未成年人保护司法社会联动机制。昨(25)日,锦江区举行云公益未成年人保护司法社会联动探索分享会,介绍了该项工作两年来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探索
专业社会力量介入保护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5年5月27日,锦江区检察院和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联合会签的《关于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帮教和救助的办法》,在西南地区首次启动未成年人保护司法社会联动机制的探索。
探索中,对锦江区内涉嫌刑事犯罪,经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受到刑事案件侵害的未成年人等,锦江区检察院根据个体情况,转介给云公益进行帮教。转介后,云公益将组织个案所需的公益组织,对个案对象开展心理疏导、物资救助、职业技能训练等多方面的支持。
案例
强制亲职教育促家庭转变
会上,锦江区检察院现场发布了两年来联合帮扶的几起案例,下列这起通过对家长开展强制亲职教育,从而促家庭转变的案例得到各方称赞。
2016年1月31日,未成年人姚某因对被害人侯某心怀不满,伙同他人在锦江区某酒吧后巷内,用啤酒瓶击打侯某,后侯某经鉴定为轻伤二级。案发后,姚某父母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并取得谅解。
考察期间,检察机关联合公益组织,针对姚某犯罪成因、家庭特点等,对其家长开展强制亲职教育,对家庭进行个案管理和渐进式教育,后家长和姚某通过强制亲职教育,家长的教育意识得到改善,姚某也有了明显转变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