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在成都市郫都区沙湾村,“法律明白人”讲解法条的声音清脆悦耳;步道旁,法治漫画宣传栏前游客驻足品读;“法治郫都”视频号上,生动有趣的普法系列情景剧“郫都案里说”收获满屏点赞……走进成都市郫都区,一幅幅和谐的优美画卷,一个个平安有序、文明美好的景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变化,享受到“八五”普法的累累硕果。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成都市郫都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启动、高水平实施,紧扣中心工作抓普法,突出重点对象抓学法,着眼依法治理抓用法,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形成了以领导带头垂范、部门紧密配合、群众普遍参与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实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激活“神经末梢”提升法律服务效能
“根本大法是宪法,民刑法则要分清,土地森林法牢记,治安法规要入心,常见法律脑中记,说得明来道得清,大事、小事都能忍,不因小利惹祸根,尊老爱幼人之本……”这是一首关于呼吁村民学法的顺口溜,在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安龙村,这首顺口溜可谓是家喻户晓。
安龙村村民冯文静创立了小微盆景品牌“翁缙”,并在小微盆景集市打造“翁缙”小院,为盆景商家、消费者和村民供应茶水、简餐的同时开展义务法律服务,村里人称她为“法律明白人”。“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上大学让我从乡村走了出去,但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村里。我想让安龙村像大城市一样漂亮、发达,让每位父老乡亲都过上更舒适、安逸的生活,所以现在我创立了品牌,也成为了一名‘法律明白人’,我不仅想要自己‘学明白’‘用明白’,我还想给村民们‘讲明白’。我一边帮乡亲们销售盆景、研究盆景技艺、开设盆景课,一边学习法律知识、组织法治座谈、接受法律咨询。”冯文静对记者说道。
善用“法律明白人”骨干力量,让普法扎根基层更见实效。郫都区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定制培训课程,发挥法律帮扶队伍辐射作用,以高质量普法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全区每个村(社区)组建由干部、乡贤、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小分队,带着便携式喇叭、法治宣传册,把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坝,让法律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郫都区聚焦“选、培、用”关键环节,系统构建基层法治人才培育体系。截至2025年8月,全区147个村(社区)均配备15名以上的“法律明白人”,还将一级网格员704名,人民调解员1418名纳入“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双向培育,覆盖全域、动态优化的“法律明白人”服务网格已然形成。
开展融合普法 共筑法治文化新体验
漫步郫都区鹃城法治文化园步道,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宣传栏格外醒目。孩子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时驻足阅读,于山水之间接受法治熏陶。
“没想到游公园还能学法律,这种沉浸式普法很贴心!”三道堰居民小张感慨道。据了解,鹃城法治文化园面积广阔,为各类法治游戏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空间。园内规划精妙,设置多个特色区域,每一处都承载着独特的法治教育使命。在青少年法治互动区,“翻翻乐”以趣味十足的卡片形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生动展现,青少年在翻动卡片时就能汲取法律知识;谜语墙前,青少年驻足思考,在解谜过程中,法治理念悄然扎根。“民法典伴我一生”让人仿佛踏入了一条人生时光轴,将民法典对人生各阶段的权益保护相关规定以图文并茂形式具象呈现:从呱呱坠地时的民事权利能力起始,到求学、成家、老年等不同人生节点,青少年在这里能清晰地了解到民法典如何守护人的一生,深刻领会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重要意义。在禁毒科普馆,借助先进的VR设备,青少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吸毒危害。在虚拟世界中,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吸毒导致身体机能的迅速衰退、精神状态的急剧恶化,以及因吸毒给家庭、社会带来的沉重灾难,从而筑牢拒毒防毒的坚固防线。法治桌游则以轻松的游戏竞赛形式,让青少年在策略谋划中理解法律规则;“普法熊猫”打卡点将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与法治元素巧妙融合,青少年在此争相合影,在趣味互动中强化法治记忆。
据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聚焦法治阵地建设与群众参与需求,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文化载体,打造安龙村“獬豸广场”,设置法治雕塑、法治座椅推广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建设三元场法治文化屏风,将杨雄、何武的法治故事以浮绘、剪纸艺术形式呈现;完善沙湾村法治长廊,依托村居主干道,设置法治谚语、灯谜,丰富群众学法体验。系统推进法治文化园(创智公园)、禁毒法治公园及青冈村法治文化设施修复、维护、更新工作,将与现行法律不相适应的内容予以替换,确保普法功能长效发挥。主动将普法宣传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持续培育壮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力量,推动依法治理由“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转变。
普法“上云端”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误入诈骗网站怎么办?”“用捡到的银行卡取钱咋就成盗窃了?”这些问题在“法治郫都”视频号平台展播的情景剧“郫都案里说”内都有答案。据悉,由成都市郫都区司法行政干部组成的“杜鹃之声”普法团队广泛收集郫都区本土案例,以常见典型案例为切入,在乡村广场、茶馆举办“法治龙门阵”“法治电影”等普法活动,并将案例编写制作成广播、普法短剧等,线上通过“法治郫都”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发布,线下编印《案说民法典》普法手册,集成打造“郫都案里说”普法品牌。
据了解,“杜鹃之声”普法团队聚焦群众需求,打造多场“爆款”内容:国家宪法日特别策划宪法主题游园会;开展“法治护航青春”系列活动,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典亮企业”专题破解营商环境难题;更有覆盖“舌尖安全”“安居保障”等民生热点的活动。
从田间地头到云端指尖,郫都区正着力构建“传、特、新、融”的立体化多元化普法宣传体系。通过畅通“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创新服务模式,让普法内容更生动、传播更顺畅、效果更显著,让法治声音顺着指尖传递,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郫都区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扩大新媒体普法影响力。运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法治宣传载体,推出“一月一主题”原创普法视频,“杜鹃之声”普法团队参与创作拍摄的普法短视频获得多项荣誉,其中,《“神”的套路》荣获“聚力反邪教 同心话平安”成都市反邪教优秀原创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谁在危害国家安全》荣获第四届平安成都“三微”作品比赛活动优秀作品奖。
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法治郫都”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2139条,收获播放量328万次,点赞13万次。
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理念在郫都蔚然成风。如今,良好的法治环境为郫都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