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宴萍 蒲艳玲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郭检察官,我爸领到了第一期的司法救助金,真的谢谢你!他们想开了,不再上访了,我们也回归到正常生活了!”2025年6月5日,四川省旺苍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郭宴萍收到当事人吴大爷儿子发来的微信,想到吴大爷那白发苍苍的委屈、病痛难捱的生活,终于被检察温情支撑了起来,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检察院来了七旬申诉者
2024年9月下午,一对衣着简朴、身躯佝偻的夫妻颤颤巍巍地来到旺苍县检察院。一见到该院工作人员石晓娜,他们急切地说,“我们有‘新证据’,证明法院40年前把我的案子判错了!”
接待过程中,石晓娜耐心倾听吴大爷讲述事件原委:1983年的夏天,吴大爷因农田排水纠纷,持锄头击打邻居张某某肩背部致其软组织挫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虽两年后改判“免于刑事处罚”,但吴大爷与妻子李大妈不服,四十年间,夫妇俩辗转各级司法机关,希望能得到国家赔偿。然而,他们屡屡碰壁,不仅被告知判决没有错误,也因案发时尚未有国家赔偿法,被通知不符合国家赔偿条件。
“孩子们劝我们别跑了,可这口气咽不下!”吴大爷提交了4份手书证明作为自己被“冤枉”的证据。石晓娜细问之下,不由得犯起了难,40年前的案子,当年的人还在不在?查起来谈何容易?但看着吴大爷老两口含泪哭诉,一边投来期盼的眼神、一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她,她的心便紧紧揪起来,对老人说道,“老人家,您先回家,我们一定给您一个答复!”
“时空穿越”式审查拨开40年前的迷雾
“这个案子比较棘手,我们可以先看原案事实如何,再看‘新证据’是否足以动摇原案,还要看看老两口时隔多年才来申诉的原因”。检察官郭宴萍仔细审阅了控告申诉材料及吴大爷呈递的手书证明后表示。旺苍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治昊决定包案办理,并成立办案组,调取该案侦查卷、检察卷、审判卷、申诉材料等12册,对吴大爷提出的疑点全面调查。
针对吴大爷提交医生和在场村民手写材料用于证明事后未见被害人受伤,反而是吴大爷自己受伤的情况,办案组走访9名证人及村干部,经比对原案事实和证据,确认4份手书《证明》因年代久远、证人记忆混淆下将1983年5、6月两次纠纷细节错位所致,不属于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据”。
对于老人认为存在法院工作人员指使证人作伪证的情形,办案组查询办案人员、证人身份信息后,发现吴大爷所说的“法院工作人员”在案发时早已离职,此人作为该案目击证人,其证词与其他证人证言及申诉人本人陈述均相互印证,并不存疑。
办案过程中,老人提出当年的笔录非本人签署,自己从未作过有罪供述。办案组赴监狱调取当事人1983年服刑记录和指纹档案,委托四川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比对40年前询问笔录作指纹鉴定,确认原案笔录中多处修改捺印痕迹为吴大爷本人捺印,其当年在不同阶段均作过有罪陈述。
同时,为解开吴大爷心中最大的疑惑——当年的纠纷中,自己并未造成对方严重伤情,怎么就构成犯罪了呢?检察官查阅1979版《刑法》条款以及30余份同期同类判决并进行仔细研判,“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故意伤害他人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也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不能根据现行法律否定历史判决。”办案组经过讨论商议认为,原审判决并无明显不当,应当予以维持。
情理法“三重奏”解法结更化心结
“经过调查,现有证据不能启动再审监督程序,如果不消除疑虑、化解心结,矛盾还会继续存在,所以办案组决定用公开听证的方式,将法理、情理、道理讲给吴大爷听。”郭宴萍表示。
2025年4月27日,旺苍县检察院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人民监督员、律师、特邀检察官助理作为听证员参与听证,法院、政法委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参与旁听并发言,共商化解方法。
听证会上,聚焦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历史判决正当性三大争议,检察官逐一出示证据,现场逐条回应申诉人质疑。听证员一致认为,原案证据清楚、主要事实无误、依据当时标准定罪合法,不能以现在的刑法规定去衡量四十年前的刑事判决。
经过检察官的场景重现和专业解释,听证员的政策解读和耐心劝慰,吴大爷从最开始的激动质疑变为默不作声、再到频频顿首,他沉下肩膀说,“这些年跑累了,病也重了……今天检察院把理说透了,我听进去了,也没什么要说的了。”而李大妈却还是不能释怀,“他毕竟还是被关了近2年啊,以前不懂,一心想着往上行,现在我们国家赔偿走不通,申诉也不符合支持条件,我们该怎么办啊?”
看着老两口失望的眼神,郭宴萍及时提出方案:“别着急,我们计算了,您实际服刑1年10个月9天,虽然不符合国家赔偿条件,但诉求具有一定合理性,如果生活确有急迫困难,可以试试申请国家救助。”
经过多方沟通和调查,办案组根据吴大爷矽肺病、李大妈抑郁症等病例材料,依法帮助其申请司法救助,并量身制定救助方案,结合老人治疗周期和资金管理能力,将司法救助金发放方式设定为分期发放。救助期间,郭宴萍、石晓娜时时关注老人身心状态,前往吴大爷家回访,争取家属支持和疏导,经多番交谈,救助金额和方式均得到老人认可。
2025年6月5日,老两口再次来到检察院,这一次,他们不再焦虑,作息诉罢访承诺时,吴大爷感慨道:“谢谢你们,尽心尽力替我们着想,这次真的画句号了。我现在只想把病治好、好好过日子,不给孩子添负担……”
时间拉回眼前,吴大爷家属发来的信息含着道不尽的感激,“历史判决无法改写,但你们的生活可以重启!祝好!”郭宴萍看着短信,如是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