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律师行业创新“四心”工作法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丨四川“八五”普法工作巡礼特别报道

  
2025-09-11 11:16:1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广汉,这座素有“川西明珠”美誉的城市,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当地已形成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先进材料、通用航空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近年来,广汉市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创新推出“四心”工作法,通过提供“贴心”“走心”的法律服务,让企业发展更“省心”“放心”。同时,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引导其主动担当作为,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法治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服务链条,以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法律服务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持续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常态防控风险 提升企业法治意识

广汉市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引导律师行业主动前移服务关口,组织优秀律师团队深入工业园区与重点企业,开展系统性“法治体检”公益活动。通过审查公司章程、评估合同管理、梳理劳动用工情况、诊断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举措,为企业全面排查法律风险隐患,并出具“体检报告”与“法律风险提示函”,助力企业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自2020年底以来,已累计开展“法治体检”超百次,提供法律咨询上千场次,帮助企业找准经营管理“痛点”、堵塞法律风险“漏点”、打通依法维权“堵点”。

此外,广汉市多部门联动,依托“广汉市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落实“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组织10家律师事务所与24家工商联所属商会、58家重点企业建立紧密沟通合作机制。通过精准对接企业法律需求,累计梳理解决企业法律事务超200件,从合同条款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到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广汉律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有效降低了企业涉法涉诉风险,提升了市场主体法治满意度。


广汉市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 广汉市司法局供图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明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广汉市开展的“‘典’进企业法护营商”活动中,德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和创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德刚介绍道。在广汉市司法局统筹下,仅该所近年来就开展民法典、公司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等各类法律知识讲座、培训近百次,受众近万人。

靶向精准普法 助力农民工高效维权

农民工群体是广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参与者。如何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保障农民工权益?广汉市司法局聚焦农民工急难愁盼,专门组建由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农民工法律服务团,深入工程建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企业,上门开展“法治体检”、化解纠纷,并举办劳务用工专题法治讲座。累计排查化解纠纷数百次,调解涉农民工纠纷数十件,办理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案件,为农民工追回薪资数十万元,受援农民工达上百人。

为深化畅通农民工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广汉市司法局与广汉市法院、检察院、人社等多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完善劳动争议“一体化”“一站式”维权联动机制,实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既提升了服务质效,又降低了农民工维权成本。

农民工法律服务团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保保”节等节庆前后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段,以及“法律进工地行动”等契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同时,司法行政干部与农民工法律服务团组成普法志愿者队伍,常态化深入施工现场、招聘会现场,重点讲解劳务用工、工伤欠薪、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累计开展宣传活动上百场次,发放宣传资料数万份,解答现场法律咨询数千人次,覆盖农民工数万人次,有效增强了农民工法治维权意识。

在日常法律服务中,农民工法律服务团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咨询,以耐心解答与专业建议,提供“贴心”“走心”的服务,让农民工维权更“省心”“放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汉市通过引导律师行业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不仅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法治动能。未来,广汉市将继续深化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的融合,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书写法治护航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谢梦吟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