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恒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实习生 赵语含
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十余载的申远,曾经是一名公安民警,毕业于法律专业,到司法系统后自告奋勇地承接了社区矫正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岗位上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机关相互配合与协作,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切实提高工作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共同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为基层主动分担忧
“这个社区矫正对象太难管了,怎么办哟?”电话中南充市顺庆区司法所赵所长一筹莫展地向申远汇报棘手工作。
“建议对其处罚,并换个地方实施社区矫正!”在接到赵所长的求助后,申远与工作人员一道迅速驾车来到司法所,详细了解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商议解决措施。
杜某,因拐卖儿童罪,被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缓刑五年执行。自犯罪后,杜某“破罐子破摔”,对其罪犯的身份意识较为淡薄,“悔罪意识”不强,自我约束力、行为习惯较差,把纪律要求当成耳旁风,点名不在线,签到不准时,还不请假离开监管地。为此,司法所对其进行了处罚。面对如此顽固的社区矫正对象,赵所长被杜某弄得焦头烂额,经常半夜被噩梦惊醒——总是梦见杜某再犯罪被公安机关抓住了!让赵所长很闹心的,不是自己多么辛苦,而是不管工作人员再怎么苦口婆心地对其进行社区矫正教育,杜某就是毫不动心,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
司法所工作人员较少,除了赵所长,就只有一名辅勤。司法所不只负责社区矫正一项工作,还承担着“法律援助、民事纠纷调解、综合治理”等繁杂的日常性工作。为了减轻基层司法所的负担,也为了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申远决定由社区矫正管理局直接接管杜某,主动承担对其进行监管和教育的责任。
用好法律武器促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无小事。”对待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申远都会寄予其“通过社区矫正教育也能成为守法公民”“顺利融入社会”的期望。他说,社区矫正体现了国家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国家给予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公平公正的新生机会,那么就需要认真按要求执行。因此,尽管很多人都不看好杜某,但申远还是与同事一道对其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为其“量身”定制了社区矫正方案,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在监管中,申远发现杜某仍多次擅自离开监管地。在2021年春节前夕,杜某再次失去联系,申远立即到他家去走访。家人也在到处找寻杜某。申远拨打了杜某的电话,但是一直没有人接听,后又给杜某发送微信,敦促尽快回南充市,但是杜某一直没有回复其消息。这引起了申远的职业警觉,杜某一定是偷偷跑出了南充,依照以往的工作经验,这次杜某不一定会回来。为严格依法办事,公平公正执法,保障“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恪尽职守,他毅然向原审判法院提请“收监”建议。
尽管杜某属于社区矫正管理局直管的社区矫正对象,一旦提请收监,就意味着对杜某的教育矫正宣告失败,所有努力也将付诸东流,但维护法律权威、守护“公平公正”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必须履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职责。他常说,“任何时候,执法的尺度绝不能松软,要刚正不阿,才能树立法的威信。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社区矫正对象,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说话,是对其负责,并帮助其更好地认罪悔罪、矫正恶习、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
温情帮助促新生
在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社区矫正对象杜某期间,正临近春节。一天晚上,正打算休息的申远收到杜某给他发的一条微信。微信上说,“申局,我擅自离开了南充,辜负了你的教导。我现在在成都打临时工,最近遇见了困难,饭都吃不上了,找了很多朋友借钱,都不愿意借给我。你能不能借我两百块钱吃饭?等我有钱了,我一定还你。”为了解决杜某的实际困难,也为了让杜某尽早归案,于是申远转了200块钱给他,并规劝他尽快到附近的派出所投案自首。
有人说,他都要进去了,你还帮他,自己倒贴啊?申远笑道:“法律是法律,困难是困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即使在将被收监那一刻,申远还是没有放弃他,杜某被感动了,也被感化了。第二天,杜某到附近的派出所投案自首,后被移交到监狱,接受改造。这充满温度的200元钱一直深深埋藏在杜某心里,激发他认罪伏法,努力改造,早日新生。
2025年6月初的一天,申远照常在单位上班,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申局,你好,我刑满释放了,你看这是我的释放证明!”杜某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激动。继而他又说道:“除了办手续,今天我还特意来还你当年那200块钱。”杜某深有感触说:“谢谢你当年愿意将钱借给我,让我吃个饱饭,也谢谢你将我收进监狱,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不然我也不知道我在外面还要逃多久……”
申远鼓励杜某珍惜生活,遵规守纪,如果有困难,就来社区矫正管理局,大家一起想办法。杜某表示,自己一定会遵纪守法,时刻警示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新好公民。
在用好执法尺度时,不抛弃不放弃,有监管教育,也有帮助,让每个社区矫正对象感受法的温度,增强社区矫正效果稳定性,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是申远和每个社区矫正工作者耕耘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