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赔偿僵局”到“握手言和” 邻水检司联手化解一起工伤行政争议

  
2025-09-10 17:13:53
     

“感谢检察院和司法局的同志,帮我们解决了这场持续近一年的纠纷,让我能够安心养伤,及时获得赔偿。”9月10日,记者从邻水县检察院获悉,在四川省邻水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的联合调解下,一起因工伤认定引发的行政争议案件得以实质性化解,廖某某向前来回访的检察官表示感谢。

时间回溯至2024年8月12日,某机械制造公司员工廖某某在厂区如厕途中不慎摔倒,头部受伤,经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

事后,廖某某向公司提出赔偿请求,但双方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10月,廖某某以用人单位应依法承担责任为由,向邻水县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经调查核实,县人社局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确认其为工伤。

同年12月28日,该企业以不服工伤认定为由申请行政复议,邻水县司法局受理该复议申请后,认为廖某某所受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关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而受到事故伤害”的规定,工伤认定程序合法、依据充分。

在审查过程中司法局发现,企业并非对工伤认定本身存在异议,而是与廖某某在赔偿金额上存在较大纠纷,具备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的基础。2025年3月5日,邻水县司法局邀请邻水县检察院派员介入,共同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

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邻水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联合开展走访、座谈,了解双方赔偿意向,并于3月10日组织召开调解会。会上检察官围绕工伤认定标准、赔偿法律依据等进行了详细释法说理,该企业在明晰法理之后,同意在廖某某初步提出的赔偿范围内予以支付。然而,廖某某在得知自己可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后,临时提高了赔偿金额要求,导致首次调解陷入僵局。考虑到实际情况,检察官建议待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再行协商。

期间,邻水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持续跟进,多次与企业和廖某某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双方真实诉求。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履行责任,但也希望赔偿金额合理可控。廖某某则表达了对未来治疗费用和生活保障的担忧。

摸清双方矛盾的症结之后,结合廖某某伤残9级的鉴定结果,检察官针对性开展释法说理,帮助双方理清法律关系。最终根据相关标准,核算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误工费、护理费等共计16万元,双方对金额均无异议。但廖某某担心调解后企业拒绝支付或延迟支付,要求一次性付清赔偿款,而企业方则提出分四个月付清。

2025年6月20日,邻水县检察院与县司法局决定组织双方召开第二次调解会。会上,检察官再次从法律规定、社会效果、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建议廖某某可将达成的赔偿协议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并约定违约条款,保障自身权益。同时劝导企业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考虑伤者家庭困难情况,适当缩短付款周期。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企业分两期支付廖某某各项工伤待遇赔偿金共计16万元,每期8万元。邻水县鼎屏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步出具了人民调解协议书,确保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该企业已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廖某某也如期收到了赔偿款。至此,这起因工伤认定引发的行政争议得以圆满化解。

(刘佳莹 李涛 )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