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生福祉,石棉县“人大+检察”联动监督见实效

  
2025-09-10 15:59:44
     

邓燕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近日,雅安市石棉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检察院,立足县域实际创新探索 “人大 + 检察” 联动监督模式,以机制共建、力量聚合、效能叠加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在守护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这一举措深刻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 的要求,为县域民生保障工作写下生动注脚。


个案破题促整改

监督升级护民生

“食品红”违规添加案的整改回访,正是石棉县联动监督的生动缩影。此前,某白宰鸡店为追求卤牛肉卖相,违规在卤水中添加“食品红”,严重威胁群众饮食安全。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敏锐意识到,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更广泛的专业力量支撑与更长效的监督保障。“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既是‘智囊团’也是‘监督员’,与检察监督目标同向、同频共振。”办案检察官表示。

县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锚定问题制定专项监督计划,组织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直奔店铺开展回访督查,既督促商家彻底整改,更推动全县食品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在2024年12月召开的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作为2025年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被全票通过,推动监督更贴民心、更具靶向性。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走访调研参与项目监督,了解项目实施情况。通过开展“你点我检”活动,由人大代表牵头征集群众意见,让群众和代表共同选出最关注的抽检食品,全程参与抽检过程、提出监督建议,真正实现“群众点单、代表监督、部门落实”的闭环监督模式,让食品安全防线越筑越牢。


多措并举建体系

监督效能再提升

为推动联动监督走深走实,石棉县人大常委会精准锚定四大发力点,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一是筑牢制度根基,制定完善联动监督制度,明确协作流程,确保每一步监督都有章可循、合规有序;二是打破协作壁垒,创新协同模式,推动人大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无缝衔接,确保监督不缺位、不重复;三是强化成果转化,建立问题整改闭环机制,确保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高效落地;四是构建长效机制,持续运行联动监督模式,形成长期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局面。

一套“组合拳”下来,两大监督力量实现精准对接、优势互补,成功激活“1+1>2”的叠加效应,监督精准度与制度刚性显著提升。


创新举措聚合力

民生关切落实处

“联动的核心,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抓在手上、落在实处。”石棉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民生导向,一系列创新举措接连落地。一是“代表体验官”沉浸式监督,组织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司法办案专项检察、案件听证会等活动,零距离督促解决司法救助等“关键小事”;二是共性问题专项攻坚,针对检察办案中发现的食品安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问题,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广纳民意,从根源上防范同类问题反复出现;三是双向衔接闭环管理,建立“检察建议—人大建议—部门整改”转化机制,明确流程、压实责任,让每一份建议都有回应、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

从“食品红”违规添加案,到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纳入票决项目、开展“你点我检”的具体举措,从关注单个未成年人的权益,到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全面完善,石棉县以联动监督为抓手,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石棉县“人大+检察”联动监督的生动实践,切实提升了监督工作质效,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石棉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推动联动监督常态化、规范化;持续聚焦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堵点,深化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等群众参与式监督模式,以更精准的监督、更务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