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焰 阿坝州司法局供图
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普法半径大、对象分散、语言民俗多元曾是横亘在法治建设前的“三重关”。“八五”普法期间,阿坝州紧扣“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目标,以精准滴灌破题,以特色品牌聚力,让法治宣传穿透草原牧场、寺庙经堂、景区驿站,在842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播撒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种子——义务教育法宣传让适龄儿童重返校园,寺庙“法律明白人”架起信众与法律的桥梁,“指尖普法”串联起旅游维权与民生服务,“五大平台”构建起双语普法矩阵。
如今,法治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在阿坝高原蔚然成风。
2023年7月26日,若尔盖县马背宣讲队深入辖曼镇西仓村,在黄河边向当地牧民群众宣讲黄河保护法
系统推进义务教育法宣传
让适龄儿童重返校园
“爸爸说外面的世界很复杂,还是草原上的生活更自由……”2024年,一部14分钟的义务教育宣传微电影《多吉的日记》在阿坝州引发热议。影片里,年幼的多吉被父亲强制辍学,日记从雀跃的铅笔字变成空白页,最终在当地司法局和老师的帮助下重返校园。
这部14分钟的微电影折射出在阿坝州农牧区面临的困境:义务教育法普及之路艰难异常,许多像多吉这样的适龄儿童面临辍学。
“许多牧民缺乏对义务教育法的认知,这是阿坝州牧区县长期存在的民生难点、痛点。”阿坝州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黄雁宾坦言,只有不断提高牧区家长法治意识,扭转他们对生产生活资料“代代相传”的固有思想,广大适龄儿童才能摆脱辍学困境。
“八五”普法期间,阿坝州将义务教育法宣传作为“系统工程”推进,统筹谋划“对谁讲、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开展宣讲370场次,覆盖学生家长3.6万人次;制作《归学的孩子》《多吉的日记》等双语视频,用身边事触动身边人。2025年4-5月,阿坝州司法局在阿坝、若尔盖等4县24个乡镇开展24场集中宣讲,4800余名干部群众现场受教;松潘县“摩托车法治宣讲队”行程超过2万公里,将法律知识送到远牧点。全州累计开展“法律进农牧区”活动4.4万余次,培养“法律明白人”4515名,315.8万人次在“以案释法”中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普法半径的延伸不止于牧区。阿坝州法治宣传工作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同步推进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景区活动,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宣传形式,成效明显。
加强僧尼法治宣传
“法律明白人”助力构建法治寺庙
“寺庙是普法的特殊阵地”。2025年8月,红原县司法局在麦洼寺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20余名僧尼围坐学习民法典中的借贷、侵权条款。宣讲人员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对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
阿坝州将寺庙法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2021年起培养“法律明白人”,通过他们向僧尼讲解法律;2023年邀请青海省委党校教授索南旺杰在郎木寺等3座寺庙开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专题宣讲,700余名僧尼受训。截至目前,全州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4300余场次,9.3万余名僧尼接受教育,法律走进了寺庙,也走进了僧尼们的心里。
“‘法律进寺庙’活动对于提升宗教界人士和信众的法律素养、保障宗教活动的合法合规、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他们作为法治宣传的媒介,做好对僧尼们的法治宣传教育,为构建和谐寺庙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黄雁宾说道。
创新“司法+”普法模式
指尖普法更快速更有效
7月,正值若尔盖县旅游高峰期,花湖以最美的姿态喜迎八方游客。外省游客刘女士在花湖景区与商家发生了矛盾纠纷,她认为商家售价过高有“宰客”的嫌疑,但商家认为自己按照价格标准出售物品,不存在价格欺诈。由于刘女士和商家各执一词,双方来到“旅游维权调解室”进行调解。值班的人民调解员在了解了事情起因后,先对刘女士的情绪进行了安抚,又询问了商家的收费标准,以及商家是否就价格提前跟刘女士进行了说明。在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刘女士最终接受了商家的说法,双方满意离开。
2024年4月15日,理县司法局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相关宣传资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旅游维权产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为更好服务辖区旅游业发展,优化旅游法治环境,依法保障游客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若尔盖县司法局联合红星司法所、唐克司法所设立属地“旅游维权调解室”,派驻律师、人民调解员驻点服务。同时,常态化联合景区管理局、一湾公司、花湖公司等在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景区开展“生态与文明携手和谐与法治同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
“这里是若尔盖县司法局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如果您暂时无法详细描述诉求,请您关注小程序‘若尔盖政律通’里面有法律服务、业务办理等内容,您可以依照需求进行掌上操作。”一通电话热线背后,是“指尖”普法落地的全新实践。“八五”普法期间,阿坝州在普法宣传方面创新探索“司法+”普法宣传新模式,以精准、创新、融合之力,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为高原牧区现代化治理注入强劲的法治动能。
具体实施方面,以若尔盖县为试点推广“若尔盖政律通”法律服务小程序,为群众提供24小时的法律服务。“群众通过小程序可以快速找到诉求的板块进行操作。遇到疑难问题也可咨询线上公益律师。截至目前,4名公益律师平均服务800多人次,为群众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法律服务。”若尔盖县司法局副局长王秋实说道。
打造线上法治阵地
树立阿坝普法“金字招牌”
2017年,阿坝州司法局创办一档名为“法治阳光”的汉藏双语普法栏目,秉承着“积极的法治宣传教育,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理解到法律是公正公平的守护者,每个公民都有能力也有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初衷。
八年来,“法治阳光”普法栏目用“藏语播报+汉语字幕”的形式,通过对法律法规的解析,对身边案例的解惑,以及对农牧民群众的普法,最终达到了消除法律知识盲区,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八五”普法期间,阿坝州对法治宣传进行了升级:打造了手机微信、短信、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五大”普法平台。各县(市)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将鲜活典型案例、法官及律师案例点评、普法工作信息,通过普法大平台与广大群众展开互动,广泛交流意见及建议,不断扩大普法工作的影响面和知名度。
“大家好,这里是‘格桑’普法小讲堂,我是主持人普瓦泽磋。今天普法讲堂的内容是木里县宁朗乡村民边某违法占用耕地修建住房问题。”随着主持人的播报,新一期的“格桑”普法小讲堂上线推出。壤塘县司法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格桑”普法小讲堂双语普法栏目。栏目以短视频、图文解读等新颖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其间,编制《一个都不能少》《控辍保学民间谚语说》等系列普法宣传片9期,播放量达40万人次。
“各县(市)除了打造普法品牌外,还积极拓展线上普法阵地,金川县、黑水县相继入驻抖音平台,粉丝数量均突破百万,树立了阿坝普法的‘金字招牌’”。黄雁宾说道。
从“多吉的日记”到“法律明白人”,从寺庙经堂到景区驿站,阿坝州“八五”普法交出亮眼答卷:“多个平台”与“双语宣传”深度融合,让法治声音穿透语言壁垒;“旅游调解”“线上服务”等创新模式,为高原现代化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普法不是‘一阵风’,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深耕。”阿坝州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精准普法”,让法治精神融入牧民生活、寺庙日常、游客旅程,为“法治阿坝长治久安”筑牢坚实根基,让高原的每一寸土地都闪耀着公平正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