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开展了专项培训,加强了叉车操作人员的资质审查,也正在完善企业内部的使用登记制度。”近日,在达州高新区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向前来调研的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道。
一次因违规驾驶叉车引发的交通肇事案,牵出背后叉车作业领域监管漏洞,引发检察机关高度关注。为防止“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围绕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主动延伸监督触角,走进企业、对接监管、调研实情,织密叉车作业安全网。
叉车侧翻,暴露管理疏漏
2024年8月,吴某某驾驶一辆场内四轮叉车违规载人在道路上行驶,行至路口时车辆失控侧翻,导致被载人员死亡。在办理该案过程中,检察官发现被告人吴某某存在违规载人、无证作业、场内叉车在道路上行驶等违规行为,违反多项叉车使用规定,暴露出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上的严重疏漏。
“叉车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一种,属于特种设备,需经培训取得作业资格,一旦‘越界运行’或操作不当,极易引发人身伤亡甚至群体性安全事故。”承办检察官表示,该案暴露的共性问题,亟需延伸监督、系统整治。
紧扣线索,走深走实调研
为厘清监管责任、了解实际情况,达州市达川区检察院第一时间前往达州高新区市场监督部门,对100余家叉车使用单位及170余台叉车的资质、安全检测、使用情况开展系统性调研,并详细通报案件中暴露出的特种设备操作证管控漏洞、使用单位监管责任缺位等安全生产问题。
随后,检察官实地走访了四川某新材料公司、四川某物流公司两家重点企业,围绕叉车使用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定期开展操作人员培训、安全隐患排查是否到位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查阅了操作人员证件、安全登记台账、应急预案演练记录等资料,力求全面掌握一线实际。
制发建议,合力推动整改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存在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企业内部监管缺位、设备登记使用不规范、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共性问题,既有监管制度不完善因素,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达川区检察院与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就叉车操作证颁发单位交叉、数据监管难度大等实践难点深入交换意见,并建议通过数据共享、信息联通等机制进一步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普遍性安全隐患,达川区检察院依法向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加强叉车使用全过程监管,重点就持证上岗、作业区域规范、设备检验、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整改要求。
目前,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对辖区内企业及操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切实提升相关人员安全意识。
以案促治,护航安全生产
检察建议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治理的起点。达川区检察院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踪行政机关整改落实情况,围绕压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操作人员管理机制、推动行政监管协同联动、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面,持续开展能动履职,以高质量检察监督服务和保障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检察监督不仅要查办个案,更要通过办理一案推动治理一域。”达川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立足检察职能,拓展监督维度、延伸监督链条,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织密司法防线,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健康的环境。
杨婧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