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顺起义的红色火种,在泸州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大山坪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始终牢记“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的初心使命,将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护民安、解民忧的实际行动。近年来,该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多元共治为路径,在维护政治安全、保障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生动诠释新时代公安派出所的使命担当,让平安底色更浓、民生温度更足。
多元共治聚合力 矛盾化解在基层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大山坪派出所深知,基层治理不是公安“单打独斗”,必须聚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拳头”。为此,该所深耕公安综治一体化实战运行模式,创新推出“双指挥长”机制,以高效分流、专业处置破解警情处置难题——综治中心与大山坪司法所主动入驻派出所,派出所与综治中心分别设立指挥长,警务警情由派出所牵头处置,非警务警情由综治指挥长第一时间派至街道相关部门,实现“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既减少无效警力投入,又提升问题解决效率。日常工作中,两名指挥长通过共同研判、联合处置,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任务精准分流至各部门,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回应。
在矛盾化解一线,该所培育的“老吴调解室”“大汉工作室”成为基层和谐的“守护者”。民事调解员老吴精通法律法规,更懂邻里人情,专攻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他不仅帮群众化解矛盾,还手把手教群众使用公共法律服务终端,让智能服务惠及更多人,同步推行的“治理积分制”,更激发了群众参与线索提供、隐患排查的主动性。“大汉工作室”创始人罗勇是一名退役老兵,加入公安队伍后始终扎根一线,凭着“粗中有细”的作风和丰富的群众经验,常以拉家常的方式找准矛盾症结。依托由退休老党员、公检法税干部组成的“大山卫士”队伍,罗勇曾成功化解小区电梯安装引发的采光争议,让邻里重归于好,真正将矛盾消融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校局联动谋新篇 智慧警务护民生
2023年12月,全国首个校局联勤警务综合体——龙透关警务工作站在大山坪派出所辖区投入实战,这是该所探索“站教融合”新机制、构建校警合作新质态的生动实践。工作站不仅覆盖龙透关、南苑、康华苑、百子图4个社区,承担社区警务、矛盾调解、巡逻防控等职能,更创新推行“双导师机制:由四川警察学院教师与派出所民警共同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战办案紧密结合,成为预备警官向合格人民警察转变的“实践课堂”。
工作站以“一站、四队、五赛道”模式高效运转:“一站”即龙透关警务工作站;“四队”是由师生、民警组建的维稳处置队、智慧警务队、社区警务队、巡逻防控队;“五赛道”涵盖社区警校、智慧警务实践等内容。其中,社区警校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与师资力量,定期走进社区开展反诈、防溺水、禁毒、交通安全等宣传,让“主防”理念深入群众;由警校师生与派出所民警共同研发的“警眼驻桥行人监测系统”,能对桥面异常情况分级预警,再通过无人机与巡逻民警联动处置,筑牢安全防线。
在智慧警务建设上,大山坪派出所持续发力:用无人机开展江边及辖区巡逻,强化动态预警;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整合小区监控,提升隐患排查与线索发现效率;创新打造“坪安会客厅”,设置VR宣防体验区(提供禁毒、反诈等沉浸式体验)、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户政、车驾管等6类终端)与综合业务窗口,让服务“不打烊”。此外,每逢高考,该所组建的“护考先锋队”都会提前摸排行动不便的考生,提供“平安护送”服务,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办理临时身份证明,用细节彰显为民温度。
锚定目标再出发 绘就平安新图景
“我们始终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作为工作标尺,让辖区群众安心、舒心、暖心。”大山坪派出所所长高峰表示,下一步,该所将从多维度深化治理实践,持续擦亮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样板。
党建引领将更有力——推动党员民警带头包片社区,以党建凝聚共建共治合力,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飘扬;联动协作将更紧密——联合四川警察学院、长航公安等力量,常态化开展江边巡查,织密水域安全防护网;服务群众将更精准——创新成立家校社联动的“警翼课堂”,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及问题追踪机制,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科技赋能将更深入——重点研发集群众需求收集与内部管理于一体的移动终端APP,破解数据分散难题,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贴心。
从多元共治到智慧赋能,从校局联动到为民服务,大山坪派出所始终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创新警务激活平安密码,为辖区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罗诗千、张燕冰/文 胡殊豪、叶露/图